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申报》的研究开始逐步升温,在社会舆论领域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民国以降,以《申报》为代表的华文新报通过对舆论施加影响,冀图成为公共舆论的重要领导者,尤其体现在对战争新闻报道上。1947年6月新疆北塔山地区发生的边境冲突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特以《申报》在北塔山事件期间的舆论为考察点,力图对《申报》舆论影响下的国内外反馈、报道的特色及作用做一个深入的探究。在《申报》关于北塔山事件舆论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其在冀图获取舆论影响力的同时亦有局限性。以此表明《申报》在北塔山事件的报道中还是起到了“通中外”和“达明智”的部分作用。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为绪论,分析选题意义,阐释相关研究现状,展示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阐述《申报》发展概况,并对《申报》有关新疆战争事件的报道进行了述评。第三部分介绍北塔山事件发生的概况与《申报》报道,以北塔山事件发生后的国内外舆论反馈作为重点分析,揭示其扩大舆论影响、呼吁民众维护主权的积极作用。同时《申报》架起民众与政府间沟通的“桥梁”,较为有效地吸引了各阶层民众对边境战事的关注。第四部分重点述及《申报》舆论在北塔山事件报道中的特点,分为《申报》报道的特点和局限性。其中优点主要体现在较快的新闻传播时效、创新多元化的报道方式、凸显爱国主义主义的报道基调上。缺点主要以报道客观性、专业性不足为主。第五部分强调了《申报》舆论在北塔山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护领土主权与推进社会思潮的转变上。结语以《申报》舆论为中心,对《申报》舆论所引发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申报》舆论虽然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际发挥着唤起民众爱国意识、推动社会思潮转变的重要作用。《申报》在民众、政府间的沟通“桥梁”作用亦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