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省级土壤侵蚀普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普查是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的一个重要普查专项,它在摸清我国土壤侵蚀基本情况,推动数字水土保持,为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建设服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省级土壤侵蚀普查工作本身的特点,使得地理空间数据的运用在其工作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以便它们能够更好地支撑普查工作的进展,就成为极为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省级土壤侵蚀普查工作性质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管理特点,利用GIS技术实现图形与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与应用,运用可视化的方式,为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一种崭新的、更为先进的解决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土壤侵蚀普查的工作效率。  论文首先对土壤侵蚀普查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通过对普查工作流程的叙述,论证了省级土壤侵蚀普查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依据GIS软件工程所提出的系统设计原则提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并在此框架下进行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论文以C#为开发语言,ArcEngine为开发组件,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进行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的开发实现,具体实现功能包括地图操作、图层控制、数据编辑、图像配准、数据处理以及普查数据审核等。最后,以陕西省土壤侵蚀普查具体调查单元的数据处理操作为例,具体介绍了省级土壤侵蚀普查信息系统在普查工作流程中的使用方法和技术流程,以此对系统的实用能力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论文开发的省级土壤侵蚀普查信息系统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土壤侵蚀普查工作的基本需求,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仅污染了环境,更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发展起步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较多的碳排放量。因此本文对东北三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区域节能减排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冻融循环是由于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0℃上下波动而出现的反复冻结-解冻过程,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是影响该区域土壤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
新课标从语文课程出发提炼出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理念在高考考题的设置上也有所体现.那么,备考的思路也要做出调整.备考的目的
信息流和商品流是网络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表现形式。网络空间中信息的流动性一直是地理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但大多数学者对网络空间的研究集中于信息要素的流动和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对比分析,而对在网络空间中信息流与商品流的互动关系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特征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下城市信息交流与电子商务交易额日渐增多的形势下,该研究的迫切性逐渐显现。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采用2016年《
学位
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在国家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往往经历着对立和协调的演替。建国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城市倾向的发展战略和相关制度,导致城乡分离,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