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肺癌,每年的死亡人数达60多万。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加化疗。但大约65%的患者在诊断明确时就已经发生了侵袭或远处转移,从而使病人失去了彻底切除肿瘤的机会,增加了治疗的困难。中晚期胃癌患者的5年的生存率非常低,5年的生存率约为5-15%。胃癌已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疾病。棉酚是从棉籽中萃取的天然联苯化合物,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发现棉酚具有抗肿瘤活性。棉酚作为非肽类小分子Bcl-2家族蛋白抑制剂,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临床应用安全性高、毒性小等优势,并可与化疗、放疗等发挥协同治疗作用,在生物利用度、活体内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尤其是棉酚衍生物Apogossypolone(ApoG2),其对骨髓等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小,抑瘤效果更强,患者耐受性好,在淋巴瘤、鼻咽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癌活性和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通过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谷歌学术搜索的查阅,发现国内外关于去醛基棉酚醌(ApoG2)对胃癌的作用少有报道。本课题将围绕ApoG2对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制。[目的]1、观察去醛基棉酚醌在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2、观察去醛基棉酚醌在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粘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1、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poG2作用于SGC7901细胞24、48和72h后,对细胞生长影响;2、MGG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poG2作用24h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3、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ApoG2作用24h后细胞凋亡;4、MTT法检测ApoG2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5、细胞粘附实验和侵袭小室法检测其对细胞转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6、RT-PCR方法检测ApoG2作用细胞24h后,SGC7901细胞中bcl-2、 bax、 NF-ΚB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大,ApoG2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24、48和72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2.58、25.11、14.16μmol/L;2、MGG染色可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细胞的生长变慢,胞浆变疏松,细胞核深染,核浆比例增大,出现典型的细胞死亡形态;3、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见细胞凋亡,经不同浓度的ApoG2处理24h后,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用ApoG2处理SGC7901细胞后,可明显降低SGC7901细胞的粘附、迁移及迁徙能力;5、RT-PCR检测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胃癌细胞中bcl-2、NF-ΚB的mRNA表达降低,而bax的表达量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去醛基棉酚醌在体外具有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及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转移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影响SGC7901细胞内Bcl-2、Bax及NF-ΚB mRNA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