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池莉以“新写实小说”受到文坛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此时期的小说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对日常生活的“原生态”还原,迥异于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技术试验色彩浓厚的“先锋”小说,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新探索,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引发了一股“池莉热”。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世俗化,“新写实小说”的浪潮逐渐衰微,文学的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当代文学的整体氛围趋向世俗化、消费化,一向注重读者的池莉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创作,及时捕捉社会时代的瞬息变化,由对日常生活景观的仿真还原转为对商业大潮下都市生活的传奇化书写,在小说叙事上有了不同于前一阶段的新的突破,“池莉热”在市场上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温度。根据池莉小说创作的实际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普遍将认同她的小说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后期的学步期,1987年至九十年代中期的“新写实”时期和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都市传奇时期,由于其学步期的小说并没有体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本论文将研究视野主要锁定在池莉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两个阶段作品的叙事艺术流变上,从1987年的《烦恼人生》到1995年的《你以为你是谁》为前期阶段,此后至今的作品如《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所以》等小说与“新写实小说”时期的叙事面貌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故将这一时期作品归入后期阶段,将这两个阶段放在整个时代大背景和池莉整个创作生涯中以此分析池莉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与流变。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池莉小说叙事结构的变化,由以自然时间为序缓缓流淌的生活流转向对故事性的追求,实现了对前期小说平铺直叙的突破。第二章研究小说叙事视角的流变。探讨叙述视角由“新写实”时期以第三人称外视角为主到全知视角与内视角的多元运用,视角的灵活跳转带来的叙述上的自由。第三章是作者叙事情感的转变。作者通过非叙事性话语的运用、女性叙事立场的自觉及对女性人物内心的刻画使叙事情感逐渐由“零度”状态凸显出来。第四章主要论述其小说语言在转型后呈现的新风貌,陌生化点缀期间的语言冲淡了“新写实”时期“汉味”生活化语言的平淡质朴。结语部分则从时代和文化背景、当代文坛氛围以及作家的人生观、生活观与创作心态变化出发对池莉小说叙事艺术演变的原因做了简要概括,对叙事艺术流变的成功与不足做了探讨,希望借此对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