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在心理保健和健康管理中广泛开展和应用。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对空巢老人心理韧性进行横断面调查,以了解其心理韧性水平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今后社区护理工作中围绕提升空巢老人心理韧性水平和维护心理健康制定可行性干预策略提供建议,以帮助空巢老人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实现“积极老龄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引进美国Wagnild和Young的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RS),并完成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的测量学检验,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新工具。[方法]1、文献回顾,描述国内外心理韧性的研究进展及关注热点,总结归纳其研究概况及发展方向。应用理论分析,探讨空巢老人适应与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2、对国内外心理韧性相关的测评工具进行系统回顾,选择并引进美国Wagnild和Young的心理韧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RS)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试、信效度检验等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学验证,以检测该量表在我国尤其在老年群体中的适用性。3、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使用修订后的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等测评工具,通过方便抽样法调查200名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水平,结合相关分析,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探索空巢老人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文献分析及理论研究基础上形成指导本研究的理论框架。2、量表测量学检验结果显示: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25个条目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鉴别度;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到5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565%;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0.943,各维度的Cronbach’s a系数0.797~0.913;1个月的重测信度0.799。大样本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x2/df=4.38,GFI=0.902,AGFI=0.817, NFI=0.927, TLI=0.905, CFI=0.923, IFI=0.914, RMSEA=0.076,指标均达到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标准,提示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横断面调查结果:①空巢老人心理韧性的总得分为133.25士21.92,处于中等水平。镇静、自信、自在、坚持和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各维度得分分别是:34.03±6.34、31.86±6.13、26.56±5.01、20.80士4.28和20.00±4.24;②空巢老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得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与症状自评总分及其各维度(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睡眠饮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心理韧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婚姻状态、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慢性病情况、子女的经济水平、子女的文化程度、子女的联系情况、照顾孙辈情况的空巢老人心理韧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积极应对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子女的联系情况、性别、婚姻状态以及文化程度是影响空巢老人心理韧性的主要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55.6%。[结论]1、本研究修订的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较好;各条目的区分度较好,鉴别力较高,可为我国空巢老人或普通老年人群心理韧性的测量提供新的评估工具。2、空巢老人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且空巢老人心理韧性水平与心理健康程正相关;积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子女的联系情况、性别、婚姻状态以及文化程度是空巢老人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上述结果可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识别高危易感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可操作干预方案,以提升空巢老人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维持健康、良好的身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