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得以加强,相应的教师的权威性就得到削弱。在这样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很多中学地理教师无法适应维持正常课堂纪律和人性化的面对课堂问题行为这对突如其来的矛盾。然而,初中生的地理课堂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干扰正常的地理教学活动和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引起师生冲突,影响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面对课堂问题行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该深思和探索的问题。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加之我国学者对初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很少,所以,笔者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桂林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详细了解初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深入分析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探讨初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治策略。第一部分:介绍提出问题的原因,界定初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概念,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其分类、产生原因、应对策略等等。第二部分:选取桂林市某些中学的初中学生和地理教师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包括初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影响因素、教师处理方式等方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现状调查。进而对初中生性别、年级和地理教师与学生认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全面了解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第三部分: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和访谈的结果,以第二部分的初步差异分析为基础,从学生、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五个方面对初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成因进行深入地分析。其中,学生方面的原因包括:性别差异、生理方面的疲劳、认知能力发展不平衡、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自我控制力差,沟通协调能力不足、情绪情感不稳定、厌学,不愿学习地理;教师方面的原因包括:角色认知偏差、教育理念的落后、管理方式不恰当、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师生关系有待重视;学校方面的原因包括: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落后、教学环境不适、同辈群体的不良影响;家庭方面的原因包括:家庭结构内部不稳定、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家长的期望过高;社会方面的原因包括:网络传媒的不良影响、不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四部分,以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为基础,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笔者针对引起初中生地理课堂行为的五个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矫治策略。其中,针对学生方面的原因提出: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引导、培养更高的需要;平衡认知能力差异,给予积极、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优秀的自我管理者;为地理打翻身仗,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教师方面的原因提出:重新认识课堂问题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职业素质;恰当运用课堂管理策略,处理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地理课堂沟通和交往;针对学校方面的原因提出:改变办学理念,开展地理课外教育;服务师生,创建建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正确交友,引导初中生参与积极的正式或非正式群体;针对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改变家庭教养方式,降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针对社会方面的原因提出:优化社会风气,构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正确运用网络,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综上所述,初中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课堂问题行为。地理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无论是显性问题行为还是隐性问题行为都需要引起地理教师的足够重视,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分别采取对应的预防和矫正策略。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初中生地理课堂问题行为,保障地理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以及初中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