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将血压超过140/90mmHg列为高血压病。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在我国,高血压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其疗效已被临床所肯定。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临床以及实验研究后,肯定了针灸治疗高血压的良好疗效,而且发现针灸降压的机理是多方面、多水平、多环节调整作用。但从现有报道来看,各单位在进行针刺治疗高血压的观察中选穴差异很大,疗效的差异也较大,无法确定各穴降压机制是否一致。因此,运用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对已知有效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验证性研究成为必须。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表达的影响,从病理生理学角度为针灸降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证明针刺风池穴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穴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全部60例研究对象为武汉市第一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和分类标准,诊断为高血压病,并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倍他乐克组30例。针刺组:取风池穴(双),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倍他乐克组:口服倍他乐克100mg,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针刺、服药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5min、30min的血压变化。2疗程治疗完毕后按1998年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统一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一天和2疗程治疗结束后第二天清晨清醒后未活动前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用于测定外周血NO和ADMA的含量。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针刺组和倍他乐克组近期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针刺组高于倍他乐克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均有即时降压作用,针刺组有效率为80%,倍他乐克组为70%,针刺组高于倍他乐克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压起效时间,针刺组15分钟后血压已经开始下降,与针刺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倍他乐克组30分钟后开始起效。3、针刺组治疗后NO的含量升高,而ADMA则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倍他乐克组NO及ADMA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针刺组和倍他乐克组相比,NO及ADMA的含量变化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针刺“风池”穴治疗高血压病有确切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刺的近期疗效优于倍他乐克,总有效率高于倍他乐克。2、针刺“风池”穴的降压起效时间较快,针刺15分钟后血压开始下降,而倍他乐克30分钟起效,针刺组明显早于倍他乐克组。3、针刺“风池”穴能升高患者外周血NO而降低ADMA的含量。故针刺降压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升高外周血NO和降低ADMA的含量,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来实现的。4、针刺“风池”穴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