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NF和bFGF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BDNF和bFGF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NSCs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在250-300g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12只、模型组(B)、BDNF治疗组(C)、bFGF治疗组(D)、BDNF和bFGF联合治疗组(E)(各24只)。B组大鼠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D、E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侧脑室注射BDNF、bFGF、BDNF和bFGF混合液,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模型制作,侧脑室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首先侧脑室插管并固定,建立给药途径;一周后,采用Pulsinelli法(闭合大鼠四条动脉)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前30分钟给药一次,以后隔天给药一次,每次5微升(0.1μg/μl)。分别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后3d、7d、11d、15d取脑,处死前1天腹腔注射BrdU标记液。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海马、皮质BrdU和Nestin的表达;利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大鼠脑NSE mRNA的表达。统计结果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i±s)表示,两样本之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别。结果(1)HE染色:假手术组海马、皮质神经细胞形态正常,数量多,排列整齐。模型组神经细胞稀疏,细胞间隙增大,并可见大量细胞变性坏死,表现为胞体皱缩,核固缩深染,核仁消失;而C、D、E组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多,损伤程度减轻。(2)免疫组织化学: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皮质区很少见到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各组大鼠脑海马和皮质的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均在全脑缺血再灌注3d后开始显著增加,模型组7d达到高峰,BDNF治疗组、bFGF治疗组和BDNF+bFGF治疗组1l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逐渐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缺血后各时间点,BDNF治疗组、bFGF治疗组、BDNF和bFGF联合治疗组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 BDNF治疗组和bFGF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DNF治疗组、bFGF治疗组相比缺血后各时间点,BDNF和bFGF联合治疗组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5)。(3) RT-PCR:B、C、D、E各组NSE mRNA表达11d前没有明显变化,第15d表达有所增加,仅bFGF治疗组、BDNF和bFGF联合治疗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全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2) BDNF、bFGF可促进并延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BDNF和bFGF联合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3)bFGF较之BDNF有明显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BDNF和bFGF联合应用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南京高职校选手力挫群雄,成绩斐然。在这些优异的成绩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的奋斗故事。那么,请随记者走近大赛冠军谭星晨同学,分享他的成功经验吧。  在2011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土木工程系508111班的谭星晨同学夺得工程测量项目一等奖的好成绩。“获奖的话,当然是很开心了。毕竟这是训练了这么久的努力成果,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啊。当然也是为学校争光。”在接受记者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神经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一种精神性疾病,是由创伤性刺激、个体遗传性特征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目前关于PTSD发生的
前言:   大量研究证明大蒜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菌等活性。其抗肿瘤机制大致包括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等。   黑大蒜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