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基坑开挖与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数值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是一个涉及众多因素,非常复杂的系统。除了受到上部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影响外,基坑开挖使得土体天然应力释放,引起基坑周围地层移动,亦对桩筏基础产生较大作用,影响其工作性能。基于此背景,本文分析了基坑开挖和上部结构刚度对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的影响。本文在系统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对群桩、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和基坑开挖对基桩影响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土体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利用ABAQUS建立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基坑开挖深度,不同上部结构层数,不同地基土参数条件下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进行了大量的参数分析。讨论群桩沉降特性、桩土荷载分担、桩顶反力分布、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以及开挖引起的桩身水平位移及其弯矩的变化规律。本文还进行了考虑基坑开挖与不考虑基坑开挖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的对比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取得了基坑开挖与上部结构刚度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影响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对于改进桩筏基础设计理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一直以来是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温度裂缝的预防和控制,使得对混凝土温度场的模拟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结合郑州黄河公铁两用
本文采用SPH-Lagrange耦合算法对埋地管网系统数值模拟计算,系统研究了埋地管网爆炸的毁伤效应,得到了在爆炸荷载作用下地下管道破坏的全过程和毁伤效应规律。该文的研究结果
近年来,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国内外学者对架体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对施工期间活荷载的调查与研究则较少,尤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不断发展,引水工程的应用得到了高速发展,地下引水隧洞工程的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多,地位及其重要性也不断提高。但由于引水隧洞的附属构筑物检修竖井在
网架结构是由许多杆件按照一定规律布置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网格状结构体系。它具有空间受力的性能,是高次超静定的空间结构。它内力分布比较均匀、呈三维受力的特点,具有受力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新型组合梁,与普通组合梁相比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经济性好等特点。但其与柱的连接节点形式有限,限制了这种新型组合梁的推广应用。本文参考钢管
CFG桩复合地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一项新的地基加固技术,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在建筑物基础处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铁路方面的应用是近期才开始的。两
隧道修建是高速铁路和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爆破掘进是岩质隧道修建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隧洞爆破开挖过程中,爆破振动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减小爆破的环境振动效应,学者们进行了爆破振动速度预测方面的大量研究,得到了包含多种因素影响的拓展型爆破振动预测公式。然而,由于隧洞爆破环境复杂、振动传播的影响因素较多,大量现场爆破振动试验表明已有的振动预测公式具有准确度不高、适用范围小等局限性。此外
摘要:建筑材料在水中浸泡,将直接导致其含水率的增加,而含水率的增加势必会对材料的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不同含水率的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研
中国历史悠久,据实物可考证的中国古代建筑已有7000年的发展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建筑也逐步形成并具有独立鲜明的特点。由于材料的特殊性与结构构造的复杂性,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