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保护剂溶液降温结晶过程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保存过程中,细胞外溶液的相变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细胞内水分结晶,是造成被保存细胞受到损伤的重要原因.作为细胞所处的外环境,细胞外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温度、浓度的变化规律是影响细胞反应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该文采用Wollaston棱镜剪切干涉法,并与半导体制冷单元相结合,发展了一套实时观测低温保护剂溶液降温结晶过程的实验系统.并以KCL稀溶液作为模型溶液做了实验观测.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直接得到降温过程中相界面的产生和移动过程;并且可通过干涉条纹分析进一步研究结晶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场和浓度场.以此实验系统为基础,可分别研究降温速率和CPA初始浓度等条件对结晶过程的影响,为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基础.为进一步研究低温保护剂溶液降温结晶/复温再结晶的预防机理,作者从另一个角度,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对降温过程中冰晶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该文利用Matlab分析软件,对低温保护剂溶液降温结晶过程中冰晶的成核和生长过程的图象进行了数字处理.在异相成核结晶过程中,冰晶形态将会经历圆形、多边形、树枝状生长三个阶段.而且随着降温速率加快,冰晶的生长速度也越快.数字分析的结果表明,冰晶的树枝状生长过程具有分形特征,其轮廓线出现精细结构,且生长过程具有自相似性.这个结果表明,作者可以用分形理论作为框架,通过观测结晶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来研究溶液粘度、水分子扩散能力以及结晶能力随着降温速率、低温保护剂种类和浓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该文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温保存降温过程中的结晶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这对于研究低温保护剂溶液降温结晶和复温再结晶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传热、传质是自然界和工程实际中极为普遍的输运现象,近百年来人们运用传统的输运定律(傅立叶定律、费克定律)成功地解决了大部分的实际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尺度(时
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近年来有关其应用于光催化、太阳能和自清洁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关于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很少,而这些力学特性对其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涂有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玻璃等材料来说,长期在户外恶劣环境下使用,必然会受到风沙的冲蚀和磨损,尤其是在内蒙古中西部等北方多风沙地区,受风沙环境的侵蚀更为严重,必然会缩短二氧化钛纳米薄膜
内燃机燃烧分析系统是内燃机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对燃烧分析系统的改进主要包括提高硬件系统的性能和采用更加合理的算法这两方面。目前新的测试硬件更新换代比较快,测
均质混合气压缩燃烧(HCCI)被证明是实现柴油机的超低NOx和微粒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内燃机界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本课题组采用多脉冲燃油喷射和BUMP燃烧室复合控制
本文研制了一种可以同时测量流体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的非稳态多功能热物性测试新方法,它结合了单丝法准确测量导热系数和双丝法准确测量导温系数的优点。 采用自行研制的非稳
期刊
针对我国建筑采暖和空调使用的现状,提出采用双级压缩复叠式热泵系统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双级压缩复叠式热泵系统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中冷器。本文对中冷器的结构、换热分析、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