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大田最为常见的病害番茄枯萎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提取、萃取、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对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植物-甘草进行了活性成分的分离,最后,获得活性流份L3,并对流份L3的抑菌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1.用三种不同的溶剂对甘草根部位进行提取,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醇>氯仿>石油醚。同时测定了各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甘草粗提物在96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48h对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mg·mL-1在对菌丝的抑制率和1mg-m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中,甘草氯仿提取物分别达到72.56%和91.65%。其中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83mg·mL-1和0.25mg·mL-1。所以,选用甘草氯仿提取物进行进一步分离。2.对甘草氯仿提取物用三种不同的溶剂萃取,研究结果表明:氯仿的萃取率最高为76.29%;其次是石油醚萃取率为21.29%;甲醇的萃取率最低为1.21%。对萃取物进行生物活性跟踪测定表明,氯仿萃取物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和孢子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分别为84.71%和95.43%。甲醇组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达到91.89%,石油醚组分抑菌活性相对较低,只有66.42%。其中氯仿萃取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51mg·mL-1和0.19mg·mL-1。3.氯仿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和TLC检测,合并相同流分后得到9个流分,对所得9个流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表明,L3对病原菌菌丝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在72h时抑制率为99.04%;在96h时,L3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为0.23mg·mL-1。4.L3处理番茄枯萎病菌菌丝后,经显微观察发现,菌丝稀疏、断裂、生长蓬松;在电镜下菌丝生长粗细不一,无质感,菌丝表面有许多褶皱。经分析,L3可能是影响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形成。5.通过L3处理番茄枯萎病菌菌丝后,在测定细胞膜渗透性中发现,L3增大了菌丝细胞膜渗透性,导致电解质渗漏;同时在对细胞壁中的几丁质酶、细胞膜中的蛋白酶测定中,发现L3在1mg·mL-1,3h时,几丁质酶活性最高;而蛋白酶活性在L3处理的3-12h中,处理组始终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在3h时,蛋白酶活性最高。6.在盆栽试验中,4mg·mL-1甘草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防止效果达80.68%和78.61%,与化学农药处理差异不明显。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甘草提取物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有很好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