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孝亲思想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osen87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亲思想作为哲学、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在未来学科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热度将只增不减。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于佛教孝亲思想的研究成果之后,本文在佛教为何宣扬孝亲思想、佛教孝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以及佛教如何行孝这三个方面的探讨,意图为佛教正名。研究得出,在宗教层面上,佛教教化诸人勘破世相,直面生死,不为父母子女之情所羁绊,努力从人间五欲中挣脱出来,寻求涅槃之道。不可否认,这体现出佛教出世性的一面。但全面而言,更应该看到佛教高蹈孝亲思想,教导众人努力过好现实生活,以做好人为基本点,终而趋向佛道的这一面。这才是佛教最让人称道的世间大孝的智慧。值得关注的是,佛教孝亲思想是在因果轮回的法则之下运行的,而且形成了一种“双重因果”的循环模式。父母于子女有恩是为前因,子报父母之恩即成前果,同时也是父母最终求道的后因,父母取法善道,终得涅槃则是后果。这就构成了一个双重作用的因果循环圈,这也是佛教独具的孝亲思想特质。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通过对非理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和作用规律,以及非理性因素与理性的关系的深刻研究,作为对非理性研究的一种完整与补充,进而达到对非理性研究的进一步整合及拓展
墨子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墨子学说。他还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大多记载于《墨子》一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超越整个西方哲学的创新性思维方式,理解了实践思维方式,就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把握了实践思维方式,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栻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长期授学于湖南,享有“一世学者宗师”之盛誉。张栻哲学思想走在朱子的理学与陆王的心学之间,倡导体用兼备,兼有二者之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传统文化价值和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总体的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基本国力逐步提高
本文致力于挖掘和考察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科学思想的理性主义与经验论传统的发展及其在科学史上的影响。笔者力图在中世纪科学发展表面的扭曲与断裂当中,找到保证科学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