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突破传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地理空间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空间特征,城市空间集聚与扩散情况,并通过统计数据对夜光数据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空间结构,主要内容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规模时空演变特征:本文第三章第一节分析了城市群城镇规模的时空变化趋势,城市位序规模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城市规模强度在不断提高,城镇规模由中心向边缘城市扩张。中位城市的城市规模发展竞争激烈,城市位序波动频繁,常德、九江、宜昌、襄阳的城市规模紧随武汉、长沙、南昌之后。(2)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空间发展形态:本文第三章第二节,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冷热点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布演变趋势和城市群空间发展的冷热区。研究发现,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空间特征呈现出自北向南的空间格局,以及先收缩后扩张的特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南北方向。从子城市群的发展情况来看,以湖南子群的城市规模变化最大,常德市是城市群发展的热点城市。湖北子群的中心城市武汉核心作用力强势,城市规模中心移动变化小。(3)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集聚水平: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集聚现象在下降,城市发展分散化。从子城市群的发展角度来看,2012年以来,江西子群的空间集聚情况较为稳定,而湖南子群与湖北子群的空间集聚水平呈下降趋势。武汉、长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南昌变化不大。外围城市空间集中度在提高,城市群内三大省会城市外,其他城市表现出明显的中心性,形成新的中心城市,从而促使城市群的空间集聚结构逐渐趋向于多中心式的空间格局。(4)为检验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中的准确性与综合性,本文在第五章进行了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指标验证研究。研究发现灯光强度、灯光面积和灯光密度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指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结果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多中心趋势明显表现在:九江、岳阳、常德、宜荆荆等城市发展迅速,是城市东、中、西、北部的核心发展力量,与武汉、长沙、南昌形成“中心、外围强”的空间结构。此外,研究发现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群空间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性较大等问题。不合理的空间结构不利于要素的快速流动等,因此应进一步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质量,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