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道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发生率约60%-80%,约30%-40%的肝硬化患者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目前内镜检查为诊断食道静脉曲张的金指标,可发现患者是否发生食道静脉曲张以及预测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但内窥镜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患者不易耐受,依从性差,检查过程中有诱发出血的风险。本研究主要作舌下络脉、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血小板计数等无创指标是否能评估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探讨。但由于目前普遍认为舌下络脉的异常可能亦与血瘀证相关,故需先探讨肝硬化患者舌下络脉与血瘀证的关系,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舌下络脉与食道静脉曲张的关系。无创指标相对胃镜来说,患者依从性较好,可以更早的发现食道静脉曲张,更好的指导临床。目的:通过调查研究,首先探讨肝硬化患者舌下络脉与血瘀证的关系,然后再研究舌下络脉、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小板计数等无创指标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并从中分析出评估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之最佳指标组合。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严格按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选定肝硬化患者共173例。先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观察,收集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及非血瘀证两组,以分析舌下络脉与血瘀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明确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观察其舌下络脉的表现情况,分为正常、I度、II度、III度四个级别,并进行B超及血常规检查,记录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数值,所有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胃镜及B超由专人负责。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先比较两组患者舌下络脉的分级是否具有差异,明确舌下络脉的分级是否亦因血瘀证、非血瘀证这两个组别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再分别研究舌下络脉、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小板计数等无创指标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出能预测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最佳指标组合。结果:1.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间舌下络脉的分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小板计数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研究各个无创指标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时,无须再分成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两组。血瘀证组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比非血瘀证组严重(P<0.05),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也较高(P<0.05),可达48.7%,提示是否为血瘀证这一因素有可能成为预测食道静脉曲张的指标之一。2.舌下络脉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呈线性趋势(线与线性组合值为18.794,P<0.05),即在总体上,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越重,舌下络脉的分级就越高,其中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者舌下络脉的分级主要以Ⅲ度为主。3.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两者均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正相关性,其秩相关系数rs分别为0.242、0.386(P<0.05),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组的门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的均值要比非重度组大(P<0.05);血小板计数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呈负相关性,秩相关系数rs=-0.468(P<0.05),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组的血小板计数均值要比非重度组小(P<0.05)。4.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小板计数、舌下络脉以及是否为血瘀证这三个指标对预测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可运用以上三个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患者发生食道静脉曲张各程度的概率;对于预测重度食道静脉曲张,只有血小板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小板计数的临界值为67.00×10e9/L时,预测重度食道静脉曲张的敏感度为76.4%,特异性则为65.7%。结论:肝硬化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舌下络脉分级并无明显差异。舌下络脉、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小板计数以及是否为血瘀证等指标均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相关,而且舌下络脉、血小板计数以及是否为血瘀证等三个指标联合预测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更具有统计学意义。可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患者发生各不同程度食道静脉曲张的概率。预测重度食道静脉曲张则只需血小板计数。为预测食道静脉曲张及预防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提供了无创、简单、快捷的方法,患者亦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