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电网的安全稳定是电网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也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加上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匮乏问题的亟待解决,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电力行业的必然选择。近些年,智能电网的迅猛发展使得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发展规模日渐庞大,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减排和缓解了能源危机。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它的波动性、间歇性、能量密度低以及输出不稳定等特点,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对大规模消纳可再生能源的电网脆弱性进行研究,并充分结合智能电网相关技术及可再生生源并网状况,以保证电力系统消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后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大背景,对大规模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导致的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归纳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电网脆弱性、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影响、电力领域相关指数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脆弱性的基本理论,分析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定义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并对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为研究新形势下的智能电网脆弱性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对智能电网脆弱性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电网脆弱性的关键来源,在此基础上从结构脆弱性、功能脆弱性、设备脆弱性、技术应用水平及自然环境影响五个方面选取了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的构成要素,为脆弱性指数的量化分析提供依据。然后,依据最大熵原理将改进AHP和熵权法进行综合集成,同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研究中,建立起基于最大熵模糊综合评价的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计算模型。最后,将脆弱性指数计算模型应用到西北地区某电网,实例结果证实了指数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通过分析大规模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并网对智能电网脆弱性造成的影响,运用最大熵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来科学量化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指数计算模型的合理性。所构建的智能电网脆弱性指数计算模型,为其它含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网脆弱性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为预防系统大面积停电故障、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