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莲离体培养与扦插技术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1gwe52r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扦插繁殖技术为研究手段,以紫果西番莲一年生嫩枝的茎段、叶片及叶柄为离体培养试验材料,从直接和间接不定芽发生途径研究对西番莲离体培养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从而建立起高效的离体快繁体系。以二年生紫果西番莲茎段为扦插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基质处理及不同茎段部位扦插处理等对西番莲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离体培养试验结果   (1)茎段最佳灭菌组合为:10%NaC1010min+0.1%HgCl210min,污染率为19.44%:叶柄最佳灭菌组合为:10%NaCI011min+0.1%HgC126min,污染率为20.83%:叶片最佳的灭菌处理为:0.1%HgCI26min,污染率为27.78%。   (2)无菌芽诱导的最佳部位为西番莲嫩枝上部茎段,芽诱导率为62.5%;MS基本培养基最适宜芽的诱导,芽诱导率为91.67%;暗培养10d后光照条件下培养对无菌芽的诱导效果最好,芽诱导率最高为83.33%。   (3)西番莲的叶柄最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次是叶片及无节茎段;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激素组合为KT2.0mg·L-l+2,4-D2.0mg·L-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9.17%;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激素组合为KT l.0mg·L-l+2,4-D2.0mg·L-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3.61%;无节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激素组合为KT2.0mg·L-l+2,4-D2.5mg·L-1,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2.22%。   (4)在愈伤组织的分化阶段,只有叶柄和茎段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能分化出不定芽,但是分化频率太低,茎段最高分化出芽率只有12.5%,适宜分化的激素组合为KT l.0mg·L-l+6-BA l.0mg·L1+NAA0.5mg·L-l.   (5)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配比对不定芽的增殖起关键作用。以6-BA、NAA配合对无菌芽增殖,最佳的激素配比为6-BA3.0mg·Lq-1+NAA0.25mg·L-1,芽增殖倍数为2.5倍:以CPPU、NAA配合对不定芽进行增殖,最佳的激素组合为CPPU0.5~0.7mg·L-1+NAA0.2mg·L-l,芽增殖倍数为2.5和2.57倍;GA30.4mg·L-l对不定芽的增殖最为有利。   (6)IBA的生根诱导效果比NAA要好,最早生根时间比NAA提前6d,特别是IBA3.0mg·L-1时,无菌苗生根率最高为79.2%,平均每株生根数1.95条,平均根长1.65cm;ABT对无菌苗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在ABT0.5~2.5mg·L-l的范围内,以IBA3.0mg·L-1+ABT l.5mg·L-1的配合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7.5%,平均每株生根数2.37条,平均根长1.91cm;活性炭浓度控制在0.5mg·L-l时对无菌苗生根最为有利。   2、扦插繁殖试验结果   (1)单一激素以IBA10mg·L-l处理的效果最好,扦插成活率为51.11%,平均生根数3.17条,平均根长2.33cm;组合激素以ABT100mg·L-1+IBA10mg·L-1处理较佳,扦插成活率高达81.11%,平均生根数4.9条,平均根长3.71cm;   (2)泥炭+细沙(2:1)的组合基质对扦插最为有利,扦插成活率达83.33%,平均生根数4.5条,平均根长2.72cm;   (3)中部茎段的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0%,平均生根数5.05条,平均根长3.11cm。   (4)5%MS大量元素+0.2%磷酸二氢钾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西番莲扦插移栽幼苗的生长。
其他文献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土壤耕作能够调节耕层构造,使大豆能够生长在适宜土壤环境中。深耕能够提高耕层深度降低土壤容重,但耕作深度过大不仅对农机具要求提高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研究大豆最适宜生长的耕层深度和土壤容重指标,明确适宜大豆生长和丰产的耕层土壤容重和耕层深度范围,从而使大豆产量达到最大值具有现实的意义。本试验于2013-2014年进行,供试品种是黑农66,采
棉花产量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对棉花杂交种选育及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作物的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因其复杂性至今仍未能取得突破进展,因此,从产量表型及相关生理过程分析出发研究杂交棉产量优势形成的生理机理将是最终揭示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以选取南抗3号、鲁棉研15号和湘杂棉3号等三个强优势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为材料,对杂交棉及亲本在三个环境下的籽棉产量优势表现以及产量优势组成因子对产量优势的
为了探讨套作马铃薯在密肥差异下的光合生理、营养生理变化规律及产量形成规律,获得套作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最佳密度和施氮量配置。本试验通过2:2行比下马铃薯玉米套作,采用二因素(密度和施氮量)四水平裂区试验,研究不同密肥配置对套作马铃薯的光合生理特性、氮磷钾的积累分配、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品质的形成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对马铃薯叶片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