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稳定性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s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术后稳定性特别是股骨颈干角改变及股骨颈短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深入探讨髓内固定在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方面的优势。   2、研究方法:对1993年至200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对比各种固定方式术后股骨颈干角改变及股骨颈短缩情况。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PFNA与IMHS固定组,进行标准手术,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MIMICS软件对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CT进行再切片,观察髓内固定术后4月患者骨折部位达到稳定的情况,并对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折部位获得稳定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9对新鲜尸体股骨标本制造粉碎性粗隆间骨折模型,分为PFNA、PFN和DHS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动态观察分析不同位点应变值改变情况,并对实验过程中股骨颈干角改变和股骨颈短缩进行动态测量分析。   3、实验结果:回顾性分析中最终共有146例患者纳入研究,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术后相比颈干角改变明显较小(P=0.000),且这种差异在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中表现更明显,股骨颈短缩相比也是类似结果;单头颈螺钉髓内固定器械固定术后与双头颈螺钉髓内固定器械固定术后颈干角改变对比无显著差异(P=0.266),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中两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股骨颈短缩方面无论稳定型或不稳定型骨折均无显著差异;不稳定型骨折中螺旋刀片螺钉固定术后颈干角改变较小,其余方面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前瞻性研究中,PFNA固定组与IMHS固定组相比术前、术中、术后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X线片测量股骨颈干角改变、股骨颈短缩、TAD改变方面也无显著差异,CT资料测量头颈螺钉退钉也无显著差异。对两组中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也无显著差异。CT资料重切片后测量头颈螺钉切割股骨头颈可分为两种方式,术后根据CT资料上显示患者骨折固定后骨折近端内侧皮质接触愈合方式提出“二次稳定”概念,两种获得“二次稳定”的方式相对比,术后4个月内股骨颈短缩、头颈螺钉退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颈干角改变两者虽无显著差异,但第二种方式颈干角改变均值明显大于第一种方式,且第二种方式骨折类型多为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生物力学实验中,成功建立了第二种获得“二次稳定”方式中的骨折模型,并在力--位移曲线中观察到了获得“二次稳定”的平台期,骨折线附近及骨折近端内侧皮质的应变值也有相应的改变,基本模拟了粉碎性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获得“二次稳定”的临床过程。   4、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髓内固定能获得更好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较髓外固定能更好的预防术后骨折部位的塌陷和复位的二次丢失。而在髓内固定器械中,双头颈螺钉固定器械和螺旋刀片头螺钉器械相比其它髓内固定器械能更好的防止术后股骨颈干角的改变和内翻畸形,进而能减少肢体短缩发生的程度和头螺钉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粉碎性粗隆间骨折,其骨折近端内侧皮质依靠髓内钉主钉产生支撑而获得稳定现象更是髓外固定中所不具有的。因此对于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我们仍可以应用髓内固定来早日获得“二次稳定”,但此类骨折中髓外固定是不建议采用的。此外,为了能使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能在获得“二次稳定”愈合时更接近于原有的解剖结构,新型的髓内固定器械亟待设计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精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清胆固醇酯n-3脂肪酸指数(CE n-3指数)的方法,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人群营养筛查,并研究CE n-3指数与心血
摘 要:小说《他们眼望上苍》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作品,被公认为黑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小说不仅在揭露种族歧视上有着很大的价值,而且作品中所塑造的黑人女性形象,体现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使黑人女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表现出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将从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黑人女性主义的追寻三方面,来探讨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问题。  关键词:
摘 要:《安魂曲》是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哭子是其中重要的主题。诗中的母亲形象一层层深入,从个体的母亲到俄罗斯的母亲,再上升到宗教层面的母亲。从而使母亲形象从个人狭窄的范围扩大到普遍意义。在诗中,女诗人同时辛辣地讽刺了当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了“大清洗”运动时期的历史片断。  关键词:安魂曲;母亲形象;个体;群体;全人类  作者简介:李京(1992-),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四川大学
摘 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外国文学课不管在哪里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的,阅读的过程从文学性质的角度上来看就是一个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英语专业;外国文学课;人文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李秀艳,吉林省农安县人,现任延边大学外语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一、当前英
目的:探究双眼视野缺损相差一级以上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 closureglaucoma,CACG)患者的双眼解剖生物测量参数的特征。明确造成房角关闭的解剖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
摘 要:《简.爱》与《德伯家的苔丝》都是英国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简.爱》的作者是夏洛特.勃朗特,它是一部自传体作品。讲述了一位从小是孤儿长大的英国女孩简爱,即使遭受太多苦难的折磨也要坚强勇敢的追求自由与尊严的悲惨经历。简爱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原则,通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通过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不屈服于不公命运的女主人公的形象。《德伯家的
目的:本实验在用维生素D3和华法林制备的实验性大鼠主动脉钙化模型上,观察阿仑膦酸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抑制动脉钙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钙化组和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AL)干预组。正常对照组20只、钙化组20只、AL干预组20只。AL干预组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1mg/kg/ d,持续至第8天,从第5天起,皮下注射华法
摘 要: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以阿富汗近代悲剧为背景展现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本文从社会生态学的研究视角,揭露20世纪阿富汗社会中的战争、种族迫害和性别歧视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探讨作家反对破坏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种族迫害,主张种族和解,反对性别歧视,主张男女平等的生态社会思想。  关键词: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社會生态学  作者简介:林亚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