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隔震技术,基础隔震结构在结构试验和工程实践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基础隔震体系是区别于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的一种被动控制体系,它不是利用结构和结构构件来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而是将叠层橡胶支座设置在结构的基础顶部,通过隔震层发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有效地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本文以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其输入EL-Centro波及兰州波,分析基础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两种情况下的地震反应,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及实施基础隔震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基础隔震结构有着较好的减震效果,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层充分发挥了通过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使整个结构的变形集中在隔震层,抑制水平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从而使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反应、楼层剪力反应、楼层加速度反应明显减轻,上部结构处于整体平动状态,减小了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改变隔震层的位置及结构高宽比对结构体系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隔震层设置位置上移,隔震效果将逐渐减弱;增大结构的高宽比,隔震效果不一定会减弱,但是高宽比过大会使结构发生倾覆。
其他文献
在上海软粘土地区修建的盾构隧道,隧道处于长期运营状态下,隧道的差异沉降问题日渐凸现,对隧道结构安全、地铁列车运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会构成一定的风险。隧道周围土层的蠕变特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一直是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界的热门话题,以往有关结构抗震分析的研究大多数是建立在刚性地基假定之上的,但实际工程表明,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对计算建筑
在普通水泥混凝土无法满足高等级公路高强度,高耐磨的前提要求下,本文通过掺入自制的耐磨增强剂,理选择减水剂的品种及其掺量,配制出主要应用于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高强耐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适用于解决岩土工程中有较多不连续界面的力学问题,如节理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本论文回顾了工程计算中非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方法的发展历史,以及DDA方
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是主要模拟非连续介质力学行为的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离散的、独立运动的单元,单元间允许发生相对运
近年来,我国各地修建了不少连续刚构桥。然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不少连续刚构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特别是跨中合龙段的部分。笔者针对连续刚构桥
无桥台斜腿刚架桥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桥型,它具有桥型结构合理,受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大,适应性强,造型简洁美观,造价比较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浆基体与粗集料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凭借其原材料就地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建筑及军事设施。这些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既要承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新型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优异的耐久性,较低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将活性粉末混凝土代替普通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研究中,塑性铰的研究一直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塑性铰的产生虽然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但在塑性铰发生区域内,钢筋进入屈服阶段时,混凝土已发生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