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她继承文坛前辈的优秀传统,以卓越的才能和优雅的语言天赋,创作了六部传世名作,即《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本文对六个文本作全面观照,着重分析其笔下的男性形象,概括其淑女视域中的男性观念及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第一部分,论述男性角色在奥斯丁小说世界的重要性。男女两性,既是相对独立,更是相互映衬﹑依存的人类一体之存在。他们的性格特质和所显示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男性作为一面镜子是女性观照自身生存意义不可或缺的要素,她们在与之交往﹑背离﹑融合的过程中得以彰显自身;女性的成长﹑恋爱及婚姻,每一步都离不开男性的配合,作为父亲﹑丈夫、兄长抑或恋人,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角色,他们无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奥斯丁笔下,每位女性差不多都有男性形象与其对照而相映成辉。他们姿态各异,个性鲜明,其活动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女性形象。本章按“求偶形象”、“父亲形象”、“牧师形象”三类,分别就奥斯丁塑造的男性形象在小说文本中的呈现,作或分析或概括的研究,主次有别地论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在爱情﹑婚姻﹑处世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并于这个基础上,宏观审视作家笔下的男性人物精神面貌,以“男性形象黯淡”初步描述出作家对其之基本观点。第二部分,从奥斯丁的小说作品对各色男性形象的刻画与描写,进一步观照女作家的男性观。首先从理想的男性形象角度加以论述,由“端方的德操品质”、“先他再己的群我关系”、“不唯利是图的婚恋观”和“民主和睦的家庭观”四个层面,反映出奥斯丁倡导一种“利他”的人格道德伦理,故赞美坦诚率真的个人品质,强调自我节制、践行社会责任、反对损人利己;在两性关系上,则推崇男女平等的婚恋观,认为理想的男性形象应当尊重女性人格、理解认可女性自我价值追求,将之放在与己平等的地位;夫妻应共同经营爱情和婚姻,携手承担打造民主和睦家庭的重任。其次,针对传统的父权制文化重男轻女立场,奥氏小说从女性角度展开叙述,以女性目光审视﹑评判男性角色。用“父权与夫权的旁落”来概括男性作为社会中心和家庭主宰传统的衰败性描写,实现了“对男性优越神话的解构”;再以“《劝导》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例证作家关于女性聪慧的见解,实现了肯定女性价值、弘扬女性意识的主张。总之,质疑几千年的父权制意识形态,消解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系统,从而批判了强大的父权制文化,从不同侧面发出对男性(其实也包括女性)的独特见解。第三部分,分析论述奥斯丁男性观的实质,在于对父权制的抗议和反叛,而这又昭示了作家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及不断趋于自觉的书写或表达。奥斯丁在父权制文化仍占绝对主流的时代,通过对爱情婚姻题材的独到处理、对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绅士淑女个性化的刻画,已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构建和谐理想的两性关系。其中,先通过将女作家与前辈异性作家理查逊的比较,确立奥斯丁女性主义的思想意识所具有的前卫性与先进性;再通过与晚辈同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比较,揭示二者关于女性意识表达的差异,以及奥氏女性意识必然的时代局限和不彻底性。最后,就影响女作家创作的内外因素特别是有关基于其女性意识的男性观成因,追根溯源,讨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女性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奥斯丁本人的成长经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男性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等,以图对她更全面更真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