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逻辑的视频编码率控算法研究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jla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更高分辨率,更为清晰的视频需求的发展,在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仍然有限的情况下,视频压缩中的码率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网络通信条件限制下为用户提供尽可能最佳的视觉质量成为长久以来的研究课题。本文紧扣码率控制原理,深入探讨了率失真理论与经典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传统视频编码标准中经典码率控制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工作原理,并重点讨论了主流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和HEVC中的码率控制算法提案。在总结和借鉴经典码率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码率控制算法。新算法包括恒定比特率控制算法、初始QP自动设定算法、可变比特率控制算法、自适应GOP长度调节算法。全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了缓冲区误差和缓冲区误差变化量与视频编码量化参数之间的模糊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比特率和误差的关系,给出了缓冲区误差范围的分析,最终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码率控制算法。(2)建模分析了比特率R与量化参数Q、图像梯度G的线性关系。通过线性回归统计建立了RQG和RQ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初始QP自动设定算法。新算法能更好地设定适合的码率控制初始QP,提高码率控制性能。(3)深入研究了运动过程和运动补偿技术,定义了图像波动强度与其计算方法。结合模糊逻辑码率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可变比特率控制算法。该算法能在满足人眼观感所需视频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高地节省比特率。(4)分析和探讨了分层级编码结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特征统计的自适应GOP长度调节算法。实验表明,与固定GOP长度的帧间预测编码相比较,自适应GOP长度调节算法能够更好地消除图像时域冗余,提高编码性能。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满足了码率控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算法性能。本文提出的帧级、GOP级码率控制算法和初始QP自动设定算法已被AVS专家组采纳并集成至RD参考模型,作为唯一的码率控制算法。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掀起了一股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热潮。研究指出无线传感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这些应用都需要建立在数据可靠传输的基础之上,因此,基于具体应用的
学位
当今时代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量是如此之巨大以至于一个人总是不能完全的和精确地获取他想要的信息。在这种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的2015年,基于网站应用的Web攻击已经引起攻击者的密切关注。Web 2.0出现以后,基于XSS(Cross Site Scripting)的漏洞攻击技术层出不穷,危害也越来越
用户界面是软件系统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桥梁。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中,用户界面是评价软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年来,可视化的手工界面设计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信息的共享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手段。与此同时,也为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向信息共享的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一方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集中了微机电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模式,是近年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在无线传感器网
随着4G手机的普及以及5G时代的到来,海量应用随时随地的便捷使用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推向高峰。各种智能设备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
云计算是一种数据服务的新模式。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存储和计算资源。在云计算中,数据拥有者习惯于将他们的数据存储到云端服务器。这种数据外包存储带来许多好处,
复合企业应用通常依赖基于模块化和部件化的系统结构,这种系统结构可以从云技术的弹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中受益。由于缺少一个统一的应用拓扑和编排规范,各个云提供商向用户提供了其平台特有的方式来使用云服务,如API或者DSL描述的工具.这就会导致云供应商锁定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应用的可移植性,增加了企业应用的迁移成本。本文主要对TOSCA(Topology and Orche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