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瑞巴林较单一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可分为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如脑卒中后疼痛和脊髓损伤性疼痛等)和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等),入组患者共19人,分为刺激组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痛1例、脊髓损伤性疼痛4例、脑卒中后疼痛1例)及对照组9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痛1例、脊髓损伤性疼痛1例、脑卒中后疼痛1例),连续观察8周。两组给予普瑞巴林治疗同时,刺激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英国Megstim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选取初级运动区(M1区)及前额叶背外侧(DLPFC)作为治疗靶点,进行连续4周的治疗,且在治疗前、治疗第3日、治疗1周、2周、治疗结束(对照组4周)、及治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6周)、4周(对照组8周)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5版)评定,评估治疗过程中、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及睡眠改善情况,评价短期和长期的治疗效果;并且刺激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及近红外功能成像(fNIRS),进一步评估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运动皮层兴奋性、皮层血流变化的影响。结果:VAS评分比较:1.刺激组或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自身对比VA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1=0.000)(P2=0.006);2.在治疗结束及随访2周时,刺激组患者评分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7,P=0.008);而在随访4周时,两组疼痛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56);3.在治疗1周、2周、结束时,刺激组VAS评分下降大于3cm者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比较:1.刺激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睡眠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1=0.000)(P2=0.000);2.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日、1周、2周、4周及随访2周时两组睡眠评分下降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0)(P=0.000)(P=0.00)(P=0.000)(P=0.028),随访4周时,二组间睡眠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3.睡眠改善情况与疼痛缓解程度二者存在关联,呈正相关(P=0.31,r=0.495)。整个实验过程中,刺激组仅有1名患者出现头痛,调整刺激参数后,头痛消失,余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适主诉。结论:1.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且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短期效果优于单一普瑞巴林治疗。2.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普瑞巴林较单一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优势可持续至rTMS治疗结束后2周。3.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疼痛患者失眠情况,且作用先于疼痛改善前出现。4.睡眠改善程度与疼痛改善程度正相关,二者互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