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视角下众创空间发展特征及策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加快构建众创空间的重点任务以来,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加快众创空间平台的建设,伴随着众创空间蓬勃发展,其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国内的研究针对创新主体人群多元化发展趋势关注较少,缺乏从创新主体的视角研究众创空间的发展。作为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和使用人群的创新主体,对其关注不足则意味着众创空间的发展较难满足创新主体的发展诉求,因此本文从创新主体人群的视角出发,总结和分析了不同层面上众创空间的特征和发展策略并进行相关的规划探索。首先论文总结梳理了众创空间发展的相关理论,并以创新生态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其他理论探讨了创新主体和众创空间发展的互动关系。再次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创新主体视角下的众创空间发展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系统研究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众创空间的发展特征和策略进行总结并做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探索。本文研究发现,创新主体和众创空间发展是一个互动过程,创新主体的发展尤其是人群特征和行为偏好与众创空间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并提出基于创新主体视角的众创空间发展圈层模型概想。众创空间之所以能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社会多元创新主体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空间载体,究其原因是因为众创空间能够满足现阶段不同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动展开和其他信息交流的空间需要。而基于创新主体视角的众创空间的发展可以分别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空间层次展开,从微观层面看,众创空间内部的空间环境和特征是基于创新主体行为偏好的空间需求呼应。中观层面完善的外部功能服务配套是众创空间与创新主体稳定发展的服务支撑。宏观层面整合创新资源和构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是面对创新主体的多样性发展趋势,促进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要素合理平稳的聚集以及构建区域稳定的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有力手段。最后,结合滁州科创城规划案例,介绍了从创新主体视角下不同层面的众创空间规划应用实践。
其他文献
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本文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也应该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终身学
黄土-泥岩二元结构边坡的岩土交界面常为软弱结构面,工程开挖后易诱发沿岩土交界软弱面的坡体失稳破坏,是黄土地区常见边坡病害之一。针对某黄土-泥岩开挖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
介绍了一种采用PLC控制的开式齿轮润滑系统,并对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设计进行了探讨.
针对Ansys及Pro/E软件各自的功能特点,对这两种软件的集成连接方法做了相应的对比研究,建立了基于这两种软件的集成设计分析平台,在此平台上,对集线器产品导电触片进行了有限
创新教育全球化的今天,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在就业、工作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文章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仍有待
通过试验研究了各种水灰比水泥石的水渗透系数。对于水灰比为0.3至0.6的水泥石,啦渗透系数在1.32×10-21m2至2.51×10-19m2之间。当水灰比小于0.5时,水渗透系数随着水灰比
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人工智能改进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对某土石坝进行边坡稳定分析,结合方法的优劣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改进极限平衡法与传统极限平衡法滑弧位于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