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PW-TDI及M-TDI)观察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前后二尖瓣环运动、左心功能的变化以评价PTCA+支架的疗效,探讨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在评价冠心病支架术疗效的敏感指标、敏感位点和较适宜时机。
方法:选取26例年龄55-70岁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及20例接受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E)、M型超声心动图、TDI(PW-TDI和M-TDI)对正常对照组及CH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5天、15天、1月、3月进行检测,分别检测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6个位点的瓣环运动,其中,PW-TDI检测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分别为Vs、Ve、Va)和相应的速度时间积分(分别为VTIs、VTIe、VTIa):M-TDI检测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振幅(分别为MDs、MDe、MDa);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
结果:CHD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在二尖瓣环检测的六个位点中,反映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位移振幅的参数,如Vs、Ve、VTIs、VTIe、MDs和MDe等均明显降低,Ve/Va也显著下降,且小于1;反映心房收缩活动的参数如Va、VTIa和MDa无统计学的显著变化。与此同时EF、FS、SV、CO等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术后5天若干指标虽有回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5天多数位点的Ve和全部位点的VTIe和IVIDe均明显优于术前,Ve/Va也随之升高且接近或大于1,而反映收缩功能的Vs、VTIs和MDs却仅在侧壁得到显著的改善;术后1月,绝大部分指标均进一步改善,但前间隔和后壁的Vs、VTIs和MDs仍仅见好转趋势未能满足统计学的显著改善;术后3月所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对照组水平。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中,EF和FS在术后15天已见显著改善,但其余各指标仅在术后3月才能测出统计学上明显升高。资料分析表明,Vs、VTIs和MDs等反映收缩期活动的指标均与EF呈正相关,并以MDs和EF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此外,在术后28天曾发现1例冠状动脉再狭窄者。
结论:
1、PW-TDI和M-TDI可用于早期评价PTCA+支架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其中反映左心舒张功能的指标如Ve、VTIe、MDe和VeNa等比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更为敏感;
2、在反映左心收缩功能的指标(Vs、VTIs和MDs)的恢复过程中以侧壁最早,前间隔和后壁最晚;
3、Vs、VTIs和MDs均与EF呈明显正相关,以MDs和EF的相关系数最为显著;
4、术后1月至3月是评价PTCA+支架疗效的较适宜时期,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