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鱼类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其中蕴含着多种已知和未知的过敏原。这些过敏原蛋白质对消化酶常常具有抵抗作用,研究鱼类蛋白质在体外模拟胃液消化中的稳定性对预测蛋白是否具有致敏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得到牙鲆鱼和大黄鱼蛋白质酶解液,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介孔材料分离富集两种鱼蛋白酶解液中耐消化的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序列同源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牙鲆鱼和大黄鱼酶解液中含有的潜在过敏原,为食物中潜在过敏原的筛选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将提取的牙鲆鱼、大黄鱼蛋白质进行体外模拟胃液消化。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耐胃蛋白酶酶解的蛋白质,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在牙鲆鱼中共鉴定到5种耐胃蛋白酶酶解的蛋白质,大黄鱼中共鉴定到7种耐胃蛋白酶酶解的蛋白质。其中来源于牙鲆鱼的原肌球蛋白alpha-1以及来源于大黄鱼的原肌球蛋白alpha-1和alpha-4分别与已知过敏原Ore m 4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对比,三组蛋白质的一致性分别为96.5%、81%和78%。相似性分别为97.9%、82%和89%。三组蛋白序列的相似性较高,说明牙鲆鱼的原肌球蛋白alpha-1、大黄鱼的原肌球蛋白alpha-1和alpha-4这三种蛋白是潜在的过敏原。牙鲆鱼的肌酸激酶1和大黄鱼的肌酸激酶M分别与已知过敏原Pen m 2序列进行对比,其一致性分别为42%和45%,相似性均为63%。牙鲆鱼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与已知过敏原Tri a 34序列对比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分别为72%和83%。这三组序列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说明牙鲆鱼的肌酸激酶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和大黄鱼的肌酸激酶M这三种蛋白质也具有潜在过敏原的可能。(2)制备了SBA-15和MCM-41两种介孔材料,并对二者的外表面进行烷基二醇基修饰。采用中孔孔径分布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介孔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四种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烷基二醇基均成功嫁接于介孔材料SBA-15和MCM-41的骨架上。考察了牙鲆鱼和大黄鱼酶解液的pH和浓度对四种介孔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四种介孔材料的吸附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酶解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pH在5.5~7范围内四种介孔材料的吸附性能较好。(3)采用超滤法和介孔材料吸附法对牙鲆鱼和大黄鱼体外模拟胃液消化液中分子量较大的且耐胃蛋白酶酶解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再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通过LC-MS/MS对耐酶解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超滤法和介孔材料吸附法对酶解液中潜在的过敏原均可起到有效分离的作用。通过超滤法在牙鲆鱼的截留液中共鉴定到15种蛋白质。和已知过敏原序列比对发现,其中含有5种潜在的过敏原。大黄鱼截留液中共鉴定到38种蛋白质,其中含有5种潜在的过敏原。通过Alkyl-diol-SBA-15吸附牙鲆鱼和大黄鱼酶解液,牙鲆鱼中共鉴定到2种蛋白质,其中包含1种潜在的过敏原;大黄鱼中共鉴定到6种蛋白质,其中包含两种过敏原。介孔材料吸附法虽然较超滤法鉴定到的蛋白数目少,但介孔材料对潜在过敏蛋白质选择性较高,但介孔材料分离潜在过敏原的通量需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通过江垭电站主厂房F15断层及其影响破碎带的固结灌浆施工,介绍固结灌浆的原理和目的、灌浆参数、灌浆过程的控制措施,以及对灌浆工程效果的分析、评价.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而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组成模块,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物理学习有效性。对
日前,广东公布了《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细化到具体数字,并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
目的探讨区域性动脉化疗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3例病理诊断为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中晚期患者超选择性直接动脉灌注顺铂和阿霉素进行化疗,观察术中反应及术后疗
构建了尾流中云雾滴运动微分方程,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得到了尾流中云雾滴的运动轨迹、速度分布等特性.分析了尾流中云雾滴的密度分布特性,并以典型的W波段雷达为例,分析了云雾
若将一些桥墩、桥台及其基础等的构成材料改为小石子混凝土砌片石,则其施工操作比砌筑浆砌片石容易;所成建筑物可以达到表面平整、光滑、内部胶结周到、饱满、无空洞、无干缝
报道了InAs/GaSb超晶格中波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研究.通过改变GaSb衬底上分子束外延InAs/GaSb超晶格材料的衬底温度,以及界面的优化等,改善超晶格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