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语素是从来源的角度对汉语语素进行分类的结果,它的产生和形成有赖于人们对外来文化的熟知认同、对外来词的习用改造。对外来语素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了解汉语,可以揭示出汉语吸收、同化外族语言的规律,从而了解汉语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学界对外来语素的研究甚少,论文试图对此做初步探讨,构建一个新时期汉语外来语素的数据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对新时期汉语外来语素做一个全面、系统、客观、动态的描写和分析,以期推进汉语外来语素研究。
外来语素是来源于外族语言、经过汉语改造的最小音义结合体。对外来语素的识别,其定义是分析的基点,是进行识别的前提。在确定时,以民族性原则、功能和意义标准为考察、判断的依据,并在识别的具体操作中,辅之以同形替代法和剩余法来完成。
“新时期汉语外来语素数据库”收录新时期外来语素256个,这256个外来语素从书写形式上可分为汉字型外来语素和字母型外来语素,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只成词外来语素、可成词外来语素、不成词外来语素。外来语素存在形式方面,存在于音译加注、半音译半意译型外来词的中外来语素比存在于其他类型的外来语素组合、构词能力要强。新时期外来语素的来源语种多,英语是其最主要的“供应商”。
新时期汉语外来语素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部分只成词外来语素演变为可成词外来语素参与构词;部分剩余语素由于构词能力增强参与构词;部分剩余语素获得独立性开始独立成词。复音外来语素的单音化缩略、外来语素外来色彩的动态演变,是外来语素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
外来语素的产生,对汉语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素系统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新时期外来语素中,部分单音外来语素有望进入汉语语素系统的稳定部分、部分复音外来语素可能被淘汰,字母型外来语素最终“落户”汉语语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