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农业大国,要保障13亿多人口的基本生存需要,农业企业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农业企业的基本活动是通过对生物资产的管理,促进其生物转化,实现其价值增值。生物资产是农业企业的重要资产,对其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是农业企业走向市场的必要过程,对生物资产的分类、确认、计量及披露是现代农业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为规范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中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并要求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本文通过以下六章对准则本身和准则实施效果进行了研究。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本文选择生物资产会计处理作为所研究问题的背景,通过相关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研究现状,据此确定了论文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从会计目标理论出发,就国内外对资产的定义进行了探讨,确立了资产的定义、对生物资产及其相关概论进行了定义与甄别、对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对生物资产进行了分类。第三章研究了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分析了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并据此对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在生物资产确认部分,特别讨论了“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确认;在计量部分,研究了国际及国内对生物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争议,确认了我国生物资产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合理性。特别讨论了天然起源生物资产的计量和自己营造的生物资产的历史成本构成。提出了将天然起源生物资产列入生物资产的不合理性,并建议将有限期限的土地开发成本,分期计入生物资产成本的建议。第四章运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针对生物资产信息披露要求,比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会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与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就生物资产信息披露的要求提出了建议。第五章通过对在“农林牧渔”板块上市的61家公司披露的生物资产相关信息进行实证研究,并与《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国证监会的“规则15”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执行状况、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产出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的总结。本文从资产概念入手,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生物资产的定义、分类、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理论研究;运用相关会计理论和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国现状对我国生物资产的分类、确认和计量属性的确定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建议;揭示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的执行状况、找出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产出的问题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