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粮食产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农业土壤的资源压力不断加剧。中国年平均施肥量几乎是世界水平的三倍,但氮肥利用效率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富营养化等,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施肥方式、作物类型和土壤质地的不同,化肥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此,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199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们对粮食产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对农业土壤的资源压力不断加剧。中国年平均施肥量几乎是世界水平的三倍,但氮肥利用效率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富营养化等,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施肥方式、作物类型和土壤质地的不同,化肥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因此,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1999-2022年发表的2058个数据集,探究自然因素(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人为活动(施肥方式,施肥时间,作物类型)影响下,施肥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规律。深入讨论在气候与作物条件下,土壤化学性状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肥料对土壤的固碳作用。于2018-2022年在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国家野外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肥管理对土壤化学性状,作物产量,以及氮素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本研究可以为可持续农业土壤田间施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与对照(未施肥)相比,中国农业土壤施用氮磷钾加粪肥(NPKM)使土壤化学性状(有机碳(67%),全氮(63%),碱解氮(70%),全磷(149%),速效钾(281%))增幅最大,并且缓解土壤的酸化趋势(ΔpH:-0.1)。而单施氮肥(N)增幅最低,其中pH降低0.6个单位。随着施肥时间的增长,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有机肥(粪便或秸秆)的影响下增加得更快。所有施肥管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的增加在湿润区最低。在干旱地区,施用NPKM后土壤有机碳(+115%)和全氮(+84%)的增加最高。此外,土壤化学性状的增加在旱作作物中较高。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砂壤土中肥料对有机碳的变化影响更快,其最大值出现在施肥第19年。在粘壤土中,随着耕作时间的推移,肥料对pH,有机碳,碳氮比,全磷和全钾的变化显示有最高和最低的影响,影响范围最大。(2)施用NPKM后,中国以外地区的土壤pH,有机碳与全氮的增加最高,单施氮肥最小,这与中国地区趋势一致。但单施氮肥使中国农田土壤酸化更严重(pH的下降率比中国农田土壤低0.37个单位)。施用有机肥(NPKM/NPKS)后土壤pH值比中国农田土壤高0.46和0.18个单位。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干旱区进行施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全氮,尤其是有机肥使土壤全氮含量比中国地区增加更多。同样在降水和气温较低的砂壤土中施肥能够快速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第二年出现最大值。(3)通过增强回归树分析比较,人为因素尤其是施肥对观察到的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更重要。与氮磷钾肥(NPK)相比,NPKM使土壤碳氮比在干旱地区提高了1.74倍,在小麦作物条件下提高了1.86倍。在小麦种植区添加最少的氮以及在水稻种植区添加较少的磷和钾含量,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碳储备。土壤中全氮含量对作物产量的增加有最大阈值范围(玉米:0.5-1.5 g kg-1,小麦:0.5-1.2 g kg-1,水稻:1.8-3.5 g kg-1),过度施肥不能保证产量持续增加。(4)经过5年的化肥+秸秆还田处理,土壤全碳与全氮含量显著提升。与对照处理相比,2022年高水肥(HNHW)+秸秆还田使土壤剖面0-5cm中全碳(+7.8%)与全氮(+170%)含量增加最高。不同水肥处理对土壤碳氮变化在玉米生长期间表现不一。土壤剖面0-5cm全碳含量在2022年玉米灌浆期施用HNHW+秸秆还田后最高(35.3 g kg-1),全氮含量在玉米拔节期施用HNHW+秸秆还田最高(1.33 g kg-1)。2019-2020年玉米抽雄期施用中水肥(MNMW)配施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施用HNHW加秸秆还田。因此HNHW加秸秆还田不能确定有最大氮含量,而中水肥(MNMW)加秸秆还田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保证足够的土壤含氮量。(5)虽然HNHW+秸秆还田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但是MNMW+秸秆还田管理的氮素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MNMW+秸秆还田是干旱区最适宜的田间施肥与灌溉水管理方式。化肥加秸秆还田处理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碳储备,提高土壤肥力与增加作物产量,是有益环境的双赢农业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高中的英语的教学面对的是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更需要教师进行学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与自觉学习的习惯,只有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才能让枯燥的学习活动成为有趣的学习活动。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从当前来看,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情况令人担忧,学生写作效率低下、写作内容匮乏、语言结构混乱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学情采取更为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完形填空作为中、高考英语必考题型之一,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篇能力的全面考察。初、高中阶段在此题型的学习中,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策略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文章在分析初、高中完型填空题型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初、高中完形填空题型的教学衔接策略进行探索,旨在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高中阶段完型填空试题的解题思路及学习方法,顺利、有效、高质量地攻克这一高考必考题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和对友谊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重。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意境。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抒情语言,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通过对诗歌的结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诗歌的主题是友情和离别,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总之,该诗在艺术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双减”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词汇,教师要多从方法上指导,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学生积累了丰富词汇,会拓展学习空间,产生学习动力,实现提质增效。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实施主题归纳,分析构词规律,运用情境体验,找到词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在体验中理解构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主要探究了“双减”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了解有效的词汇
<正>【教学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译读《黄鹤楼》,能够把握诗歌大意,描绘诗歌的重点画面。2.抓住诗眼,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愁”的丰富性,掌握赏析诗歌的策略方法。3.通过比读、联读,能够辨析不同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了解古人“寄情山川风物,借诗言志咏怀”的传统。【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主题是(PPT)“从单篇走向群诗”(学生齐读)。那么,我们要重点学习哪一首诗歌呢?《黄鹤楼》(板书
在当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这造成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而教师也无法制订出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率较差。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自身所积累的知识量过于固化,这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普遍不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更为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正>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实质根据“新课标”的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的重点教学任务。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注意事项,然后提出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热情、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扩展写作思路、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三个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方法。旨在提高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了土壤中物质循环的各个过程,在土壤生物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敏感地反应土壤健康质量。人类在农业实践中,长期过度的施肥对土壤微生物指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然而,我国长期施肥对微生物的影响多为站点或区域研究,需要在长时间序列全国范围内对微生物指标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策略。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和Elsevier Science Direct及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