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也是同时集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于一体的最大的含能源盆地,也是“西气东输”的骨干资源基地之一。中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最主要的含油气层系,其沉积于晚三叠系印支运动之后的盆地稳定沉降期,形成厚度稳定、特征鲜明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麻黄山地区延安组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储层发育有利区带进行预测。笔者运用了沉积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依据钻井和测井资料,结合岩石类型、沉积旋回、沉积构造等多种手段,对延安组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岩相和测井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认为延安组的沉积体系属于两种类型:河流与三角洲沉积体系。延10为典型的辫状河河道充填型沉积,延9段为广覆型补偿沉积,至延9段古地形被填平,演化为沼泽化平原环境,其中延9~延6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至延6结束,曲流河沉积开始发育。从古构造格局、沉积构造、结构、碎屑的成分特征诸方面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物的来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地区延安组主要存在三大物源,分别在研究区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隆起区,但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为研究区的西部和盆地的北部。前侏罗系古河道的主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根据大量的岩芯分析和岩石薄片观察,延10段-延9段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粒度以粗~中粒为主;延8段、延6段、延5段以长石砂岩为主,粒度以细粒为主,中粒次之。粒度自下往上有变细的趋势.砂岩成分成熟度低为主,结构成熟度高为主。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有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次生加大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研究区延安组岩石孔隙类型较多,主要有原生粒间孔隙、粒内溶孔、铸模孔、溶蚀缝等。延安组地层物性较差,其孔隙度主要为10%~15%,而大部分储层的渗透率都小于10×10-3μm2。延8段孔隙度平均值14.12%、渗透率平均值80×10-3μm2,而且K>10×10-3μm2的样品超过60%;延9段、延10段孔隙度平均值12%左右,延9段渗透率平均值20.94×10-3μm2,延10段渗透率平均值仅1.7×10-3μm2,渗透性最差。因此延8段物性最好,而且其孔隙度、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参数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应为粒间孔发育的孔隙性储层。通过分析沉积环境对储层控制作用得知,麻黄山地区延安组最有利的储集层为中砂岩,或者说是平行层理中砂岩相,其次为灰白色平行层理粗砂岩相,最差的是平行层理细纱岩相。根据物性、压汞等资料将工区内储集岩分为了Ⅰ:好储层;Ⅱ:中等储层;Ⅲ:差储层;Ⅳ:非储层四种类型。根据这个标准,延8段属于Ⅰ类:好储层;延9和延10段都属于Ⅱ类:中等储层。综合沉积相带和砂体展布、储层储集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对储层发育有利的勘探区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