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合成了以下系列发光配合物和两个微孔配位聚合物:(1).以1,3,5-均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合成了三个系列的稀土发光配合物:均苯三甲酸镧铽[LaxTb1-x(BTC)(x=0,0.1,0.2,0.4,0.5,0.6,0.8,1.0)]、均苯三甲酸镧铕[LaxEu1-x(BTC)(x=0,0.1,0.3,0.5,0.7,0.9)]和均苯三甲酸铽铕[TbxEu1-x(BTC)(x=0,0.1,0.3,0.5,0.7,0.9)],用容量法测得了配合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2).以均苯三甲酸为配体,哌嗪为模板剂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HBTC)(H2O)].0.5(C4H12N2).H2O,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7.1400(13)A,b=10.5302(19)A,c=10.5395(19)A,α=110.817(2)°,β=102.517(2)°,γ=91.374(2)°,V=718.6(2)A3,Mτ=382.19,Dc=1.766mg/m3,Z=2。晶体具有微孔三维骨架结构。(3).以1,4-对苯二甲酸(H2BDC)为第一配体,4,4’-联吡啶(b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C10H8N2)](C8H4O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用Bruker单晶衍射仪测得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m空间群,a=16.572(5)A,b=10.282(3)A,c=11.350(3)A,α=90°,β=119.19(4)°,γ=90°,V=1688.4(9)A3,Mτ=772,Dc=1.492mg/m3,Z=4。晶体为格子状三维空间构型。
(1)通过对上述三个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不发光的稀土离子La3+的加入,可以使发光的稀土离子Tb3+和Eu3+的荧光强度增强,但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不变,当La3+:Tb3+=0.2:0.8,La3+:Eu3+=0.3:0.7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分别达到最佳,是该系列配合物中最理想的选择;两个发光的稀土离子Tb3+和Eu3+的混合稀土配合物中,铽的加入对铕有着明显的荧光敏化作用,而铕对铽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为掺杂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合成与选择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2)配合物[Co(HBTC)(H2O)]·0.5(C4H12N2)·H2O和[Co(C10H8N2)](C8H4O4)为三维孔状结构,在分离、催化和分子筛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