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研究 ——以2000年之后八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41197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当代艺术才真正进入学院教育体系,由于当代艺术的异质性特征,以及当代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探索周期较短的缘故,当代绘画艺术课程教学必然面临一些问题,这既是当下学院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艺术学科建设和绘画专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本文通过对学院绘画专业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发展现状,以及美术学院课程发展源流与现实问题的思考,以期更好地把握学院教育绘画专业课程整体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在当代多样化教育理念和大众化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教学活动也变得更为复杂。其中八大美术学院因为各自艺术主张和教学特色的差异,而在课程设置上不尽相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差异使高校绘画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新旧美术思潮、技术与理论之争,而是如何在各种差异与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在课程理念与课程教学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在寻求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具有个人特色的育人理念和学院精神,确立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划的课程目标?当代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在“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如何把握绘画教育从传统到当代的历史延续?在当代美术教育课程教学活动中,如何从国内外吸收和引进课程教学经验?如何实现西方当代艺术理论与教学经验在我国的“本土化”、“在地化”和“当下化”?本文以问题意识作为切入点,从绘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际出发,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描述现象,不断收集、整理、归纳教学资料,发现并提出问题。论文中的实证材料大多来自高校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和素材,在材料占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考量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主体要素,从多维视角审视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本质及其建构范式。本文首先进行的是学术研究的外围清理工作,厘清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确定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探寻美术学院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研究新的生长点,确定本文学术研究的新支点。第一章是对“绘画专业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梳理和总结概况,对中西方美术院校当代美术专业课程的发生和发展进行了整体性、系统性的梳理,在历史问题的追溯和探析过程中,发现西方当代艺术和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对于我国美术学院当代美术专业建设的影响,探析当代美术与美术学院当代美术教育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审视2000年后我国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意义和实现方式。我国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大量借鉴中国传统审美教育和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在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大众化的高等美术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与中国当代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发展相适切的“新”课程。第二章是关于“我国美术学院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目标建设”的研究,力图从我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际出发,从绘画专业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主体要素和相互关系的多维视角,去审视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本质及其建构范式。分析当代美术教育中绘画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出更符合当代美术发展与当代绘画教育发展的课程目标,以及美术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力图从专业课程本身出发,研究各大美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同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三章是对“我国美术学院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建构”的研究,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的建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到课程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课程组织等。通过对当代美术教育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对比分析,发现了当代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的综合化、多样化和发展性特征。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在知识与教育立场上有别与传统课程:首先,它是对传统机械化、教条化、封闭式课程教学的打破;其次,当代美术教育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筛选、重组和再次创造,是开放的和动态发展的。同时关注到当代美术对绘画专业课程的影响,当代美术中的新元素、新方法和新观念被纳入当代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并加以引申、消化和吸收,以此推动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创作的发展。第四章是关于“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的研究,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通过合理化、科学化、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形成更为合理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突破了我国传统师徒制教育模式,是对现代师徒制和工作室制教学形式相结合的一次探索,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了美术教育的“育化”功能。同时努力实现国外绘画课程的内化和本土化,探索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要素,形成更为系统化的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第五章是关于“当代美术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反思”的研究,课程评价以促进课程改革和学生未来发展为重心,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和个人艺术经验的构建,课程评价不仅是一种考核和评价的方式,更是对课程实施和教学环节的促进和改革。当前美术学院中的课程评价主要是对西方表现性和真实性评价的应用,将西方评价方式与我国绘画专业的实际教学相结合,且在学院内部进行了新的尝试。课程评价中的基本问题已经成为绘画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考核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的整体效果三种要素。当代绘画专业课程评价的系统性和体系化建设,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大数定律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例如赌场,保险.在量化交易领域,该定律也同样是许多策略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盈利的重要法宝.但是在金融数据当中,独立性前提条件往往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大数定律之外的理论支撑:平稳过程.郑伟安教授充分利用平稳过程的一个优秀性质—遍历性,建立了一套基于平稳过程的量化交易理论与方法.本文将借鉴该研究思路和框架,尝试进一步挖掘商品期货市场,指数期权市场
本文摘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编撰的《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问答》(民族出版社,2021年)的政策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民族工作相关规定、国家事务及地方事务管理中少数民族的平等参与权、司法诉讼中少数民族公民的权利保障等三个部分组成。
保障水稻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合理协调粮食增产提质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施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增收的有效方法之一。过量施用化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质量不高和肥料增产效应低等问题,制约了黄壤性水稻土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采用合理的施肥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本研究以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选取不同施肥处理(CK、NPK、1/4M+3/4NP、1/2M
学位
蝉花(Cordyceps cicadae)又称大虫草,属于虫生真菌,是一种与冬虫夏草类似的虫草。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属于麦角菌科(Clavice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是可以形成虫草蝉花的真菌。蝉花的药理作用有很多,例如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改善肾功能、降血糖等。为了更好地开发蝉花药用功效,本研究探究了从10株蝉花分离出不同蝉拟
学位
养殖水体中氨氮是制约鱼类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研究和开发新的抗应激药物成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本论文以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种抗应激药物对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等方面的影响,为后续开发绿色环保的抗应激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研究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氨氮对大口黑鲈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1)实验过程中,平均水温为(22±0.2)℃,p H为7.80±0.02,溶氧>6.0mg·L-1,实验对象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当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也是城乡规划学与建筑学界的研究热点。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的关键性内容,本文在推动雷山县麻料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研究背景下,发现麻料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的代表性区域,其苗族银饰锻制文化空间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示范意义。本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育苗是烟叶生产的首要环节,选取壮苗移栽是烤烟在田间生长发育良好的基础。前人研究表明,外担菌属(Exobasidium)真菌培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用其培养液处理非寄主植物,对其生长有一定调控作用。从贵州省贵阳市凤凰山采集锦绣杜鹃叶肿病标本,采用组织悬挂法对病原菌分离,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担子及担孢子形态,体视镜下观察PDA上菌落形态,结合形态特征与r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属石竹科孩儿参属植物,具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广泛运用于医药及保健品领域。贵州省作为国内太子参主产区之一,因常年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其中叶斑病是太子参叶部主要真菌性病害,病原种类较多,常用的化学药剂难以奏效,探索新的防治方法是当前必须攻克的难题。目前植物抗病诱导剂因其具有广谱、安全、持效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