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介入残疾人非正规就业实务探索 ——以Z社区“筑梦腾飞”项目为例

来源 :甘肃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就业难一直是不争的事实。在现今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展残疾人非正规就业,对于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创新残疾人就业来说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L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担的“筑梦腾飞”助残项目为例,以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框架,致力于从实务角度探讨社区工作方法在助推残疾人非正规就业上的契合性。首先对Z社区残疾人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该社区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就业影响因素和就业需求做出了分析预估。其次将25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作为此次研究的服务对象,进而评估服务对象需求,确定服务目标,设计了社区服务方案。实务工作综合开展了就业帮助个案、就业互助小组、志愿者结对帮扶以及社区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等多种活动。在效果巩固阶段成立社区就业帮帮队,保证项目结束后残疾人就业资源获得的可持续性,成功帮助10位残疾人实现了非正规就业,并通过评估认为服务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最后基于“筑梦腾飞”项目探索实践,总结了社区实务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反思了项目中的不足,提出了初步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社区工作对于助推残疾人在社区内实现非正规就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开展社区工作中,充分尊重案主的意愿;结合个体需求差异进行方案调整;投入大量时间与耐心进行前期倡导;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尤其着重发掘残疾人内在优势资源,对于社区工作实现好的服务效果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和国家层面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政策导向越来越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新高度。生态恢复性司法是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犯罪问题层出不穷背景下顺应环境司法改革潮流的产物,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环境犯罪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生态恢复性司法契合惩治环境犯罪之目的,注重环境刑事司法效能之提高,并
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现象,造成资源的闲置和冗余,被认为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根据自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企业作为完整的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组织性,随着成本粘性所带来的企业剩余资源的增加,其利用研发投入对剩余资源进行再调整的需求增加,与此同时剩余资源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了一条资源供给渠道,成本粘性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以相关理论基础为逻辑支持,选取观测样本对成本粘性
本文以城市边缘社区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城市边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价值理念问题和对其进行社工专业价值理念的培育展开了研究。笔者通过前期的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城市边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价值理念存在着个人本位主义思想突出、形式主义严重、缺乏对居民的同理心等问题,本研究以北京市A社区为依托,利用文献法、观察法和结构式访谈收集了城市边缘社区工作者的相关资料,利用资料分析法将收集的资料作
为了深入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发展,我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进行研究,旨在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通过各种形式并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来开展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让他们回归社会正轨。我国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方式,实施违法犯罪的规律等内容,还有就是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
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讨论的重要话题,而高校自主招生就是通向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它自2003年产生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是教育部2020年1月明确宣布将它废除,接着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强基计划”)。高校自主招生在我国存在长达17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法治规制经验,对于“强基计划”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为了让“强基计划”的更好实施,我们仍需再
生态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有机整体。在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今社会,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生活在舒适、清洁且健康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探索一系列切实、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以此来解决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在我国有关部门与学界的不懈努力下,环境相关法律正在逐步完善,环境司法也齐头并进。为推动环境审判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想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住房问题的良好解决、住房保障制度的稳健运行至关重要。公共租赁住房的概念首次提出于2010年,作为一项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政策,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重点建设的住房保障制度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住房问题的措施之一。在1998年时,我国最初的计划是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并同时开展住房商品化、市场化。而在2003年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正面福利效应之时,也在隐忍地担忧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危险效应。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技术”范畴的一种表达,始终摆脱不了反自然、反人化以及反社会化等固有技术风险。然而,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本身的危险是一种超法规的自然风险,是无法通过法律控制的手段达到完全预防和消除的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刑法则更应该关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人为风险和自
在我国,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虽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真正意义上成为常态化审判程序是从2018年开始的。这项制度在学界饱受争议,目前来看质疑声主要集中于此项制度不是检察院法律监督职能的体现、会破坏控辩平等以及有碍审判中立。以上这些观点中客观性与片面性并存。检察机关不仅仅是法律监督部门,同时还是公诉机关,这一点尤为引人注目。由此造就了外界对这一制度的刻板印象;有些理论层面的消极观点没有经过实证调研
2005年《公司法》允许公司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从而为公司的资金融通带来便利。同时,为了防止法定代表人等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任意担保行为给公司带来的损害,《公司法》对公司做出担保决议的程序作了严格的规定。现行《公司法》实施以来,违反公司担保程序为担保行为的情形屡见不鲜,此类担保合同的效力如何,债权人在公司担保中是否具有审查义务,债权人未审查,在此种情形下订立的担保合同效力如何等等问题,由于《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