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热工及隔声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轻质、保温和隔声等一系列优点的新型无机墙体保温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微孔混凝土材料,进行了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试验研究、保温复合板传热性能试验研究及砌块墙体隔声性能试验研究。首先,对微孔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密度与各性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了轴心抗压强度、抗拉等强度性能、变形性能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量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表观密度在505~1115kg/m3范围内时,微孔混凝土的轴压比为0.65~0.98,拉压比为7%~15%,折压比为5%~13%,弹性模量为1.38X 103~8.04×104MPa,泊松比为0.31~0.18,导热系数为0.154~0.34W/(m·K),蓄热系数为2.2~4.8W/(m~2·K);微孔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随表观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泊松比随表观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以球形黏土陶粒为粗骨料的微孔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优于使用柱形陶粒的情况;表观密度较高时,以页岩陶粒为骨料的微孔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优于以黏土陶粒为骨料的混凝土;不同陶粒骨料对混凝土的热工性能影响较小。其次,采用热流计法对不同厚度微孔混凝土保温复合板的传热系数进行了测试,同时与传热系数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并依据《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保温层厚度分别为150mm、200mm的板材的传热系数K分别为1.35 W/(m~2.k)、0.94 W/(m~2·k),热惰性指标D值分别为3.0、3.8,满足上述标准中体形系数≤0.40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求(K≤1.5 W/(m~2·k)且D>2.5),同时保温层厚度为200mm的复合板也满足规范中体形系数>0.40的居住建筑热工性能限值(K≤1.0 W/(m~2·k)且D>2.5),并且由于微孔混凝上墙材制品的热惰性值标较大,使建筑物更为宜居;分析了复合板传热系数在昼夜温差变化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且实测传热系数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对其工程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采用混响室法对200mm厚微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隔声量进行了测试,依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对其隔声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mm厚微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计权隔声量R_w=45dB,满足规范上述隔声规范中普通住宅分户墙的隔声性能要求(R_w+C>45dB)。同时作为建筑的内部分隔构件,其隔声性能等级达到6级,具有较好的隔声性能。
其他文献
西耶斯作为法国大革命之尤其重要的领导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以及近代法国民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第三等级出身的的公民,西耶斯在其读书以及职业生涯中饱
本论文为一篇翻译报告,节选自美国历史学者马丁 · J ·斯克拉的历史专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美国:美国进步时代及1920年代历史研究》一书的第一章,《时代划分和编史:被定义为
随着医疗健康水平的发展和新材料的运用,一种以聚氨酯作为材料的安全套正在兴起。但在目前安全套生产过程中,电检环节无论对于聚氨脂安全套还是乳胶安全套都存在检测精度低的
目的脂类代谢异常常表现为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含量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均有一定关系,体内脂类代谢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饮食营养、体
目的:通过使用质谱术检测矽肺壹期患者雾化吸入新疆维药驱虫斑鸠菊注射液(VAWI)后血清差异蛋的变化,探讨VAWI对矽肺纤维化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9月
目的血清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是一种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并参与多种细胞活动。近年来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该因子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相关。但
弓在古代中國人心中有很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弓弩逐渐退出歷史舞台,但是與弓有關的字形與文化深深扎根在中國悠久文化當中。本文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出土材料中所見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中老年人群尿酸(uric acid,UA)与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和分层抽样方法抽样,从新疆和田地区40岁以上长期居住人群中选出
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翻译项目原文为德里克·汤普森攥写的《热点制造者:事物是怎样流行起来的》中的第十章及第十一章。第十章主要介绍了生意场上眼光独到,善于发掘潜在
车载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VANET),简称车联网,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信息承载平台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车辆节点的高速移动性和城市交通环境的复杂性,给车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