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超宽带无线技术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网络最热门的物理层技术之一。针对超宽带的应用,FCC(Federal Commuication Commision)提出了对UWB(Ultra-wideband)信号的辐射掩蔽要求,在设计波形的时候必须加以考虑。目前提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基于载波调制的成形技术、Hermite脉冲成形技术和高斯脉冲成形技术等。但是这些技术只是在3.1Ghz到10.6GHz范围内较好的利用了辐射掩蔽,对于3.1GHz以下的低频段辐射掩蔽利用却不是很好。另外,对于超宽带信道模型,比较有名的是△-K模型、Salen-Valenzula模型和Intel提出的多径信道参考模型。但这些模型大多根据传输距离在10米以下给出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信道参数。对于更远距离信道的参数特性并未给出分析。作者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小波函数和遗传算法的脉冲设计方法。将小波函数运用到脉冲波形设计中,并且提出利用多个脉冲函数组合的方法来设计脉冲波形,更加充分利用辐射掩蔽特性。同时,将遗传算法融入到设计过程中,使计算结果能够收敛达到最优解。(2)将基于小波函数和遗传算法的脉冲设计方法、UWB正交脉冲设计、高斯脉冲和Hermite脉冲成形技术等进行了比较分析。高斯函数及其高阶导函数和Hermite脉冲等单一波形函数只在3.1GHz到10.6GHz充分利用了辐射掩蔽。UWB正交脉冲设计能使波形有正交性,但是频谱利用率不够。本文的方法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辐射掩蔽,不仅在3.1GHz到10.6GHz而且在3.1GHz以下也充分利用辐射掩蔽。且本波形在2GHz附近有较大的功率衰减,可有效减少与UMTS/WCDMA通信系统间的干扰。(3)通过瑞士联邦技术研究院的超宽带数据库,分析了室内环境15m到25m距离的LOS(Light of Sight)、OLOS(Obstacle Light of Sight)和NLOS(Non-light of Sight)三种传播环境下超宽带信号的传输特点,并将其与10米以下的信道传播特点进行了对比。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提出了对原始数据进行补零和频谱对称操作来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同时将CLEANT算法用于数据的处理中。最后,将基于小波函数和遗传算法的波形在该15米到25米超宽带信道进行了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