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伪狂犬病(Pes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es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能使多种家养及野生动物感染,猪是PRV感染后唯一存活的动物,感染猪多存在持续感染现象。我国对PR的防控,主要使用的是PRV基因缺失疫苗,取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但2011年起,不少免疫猪场出现了PR流行,后经研究证实PRV出现了新的变异,导致传统疫苗免疫效果
【基金项目】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金陵研究院基金(编号:2019-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Pes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es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能使多种家养及野生动物感染,猪是PRV感染后唯一存活的动物,感染猪多存在持续感染现象。我国对PR的防控,主要使用的是PRV基因缺失疫苗,取到了一定的免疫效果,但2011年起,不少免疫猪场出现了PR流行,后经研究证实PRV出现了新的变异,导致传统疫苗免疫效果下降,因此为有效防控PR,提升PR的免疫效果十分必要。GM-CSF是用于增强疫苗免疫效果使用最广泛的细胞因子,本研究尝试使用GM-CSF提升PR免疫效果,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PRV基因操作平台,将PRV TK基因敲除,替换为GM-CSF,构建了重组毒株PRV TK-/eGFP+/GM-CSF+,并对其进行免疫效果评价,获得了如下结果:1.重组PRV TK-/eGFP+的构建构建靶向亲本PRV SX-10-2015 TK基因的sgRNA质粒;再通过overlap PCR扩增出TK基因的同源臂,构建重组质粒pUC19 TK-eGFP,将重组质粒与sgRNA质粒按照一定比例转染BHK-21细胞后,接种PRV,对表达eGFP的细胞克隆进行挑纯,获得重组PRV TK-/eGFP+。通过TCID50,测定病毒滴度为1?106.43TCID50/0.1 m L;绘制病毒生长曲线发现,PRV TK-/eGFP+和亲本毒株生长规律相似,但病毒滴度降低;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PRV TK-/eGFP+对小鼠的致死率为20%,组织病理变化为肝脏轻微出血,肺间质略微增厚。2.重组PRV TK-/eGFP+/GM-CSF+的构建构建重组质粒pUC19 TK-CMV-GM–CSF–eGFP,将重组质粒与sgRNA质粒按照一定比例转染BHK-21细胞后,接种PRV,对表达eGFP的细胞克隆进行挑纯,获得重组PRV TK-/eGFP+/GM-CSF+。通过TCID50,测定病毒滴度为1?105.76TCID50/0.1 m L;绘制病毒生长曲线发现,PRV TK-/eGFP+/GM-CSF+和亲本毒株生长规律相似,但病毒滴度明显降低;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PRV TK-/eGFP+/GM-CSF+对小鼠不产生致病性,组织无明显病变。3.重组PRV TK-/eGFP+/GM-CSF+的免疫效果评价用PRV TK-/eGFP+/GM-CSF+和PRV TK-/eGFP+对小鼠进行免疫,在免疫后每隔7天对小鼠进行采血,监测gE抗体水平的变化,发现PRV TK-/eGFP+/GM-CSF+比PRV TK-/eGFP+产生更高水平的gE抗体。免疫后用1?10~5TCID50/0.1 m L和1?10~3TCID50/0.1m L的PRV进行攻毒感染,发现PRV TK-/eGFP+能对小鼠1?10~5TCID50/0.1 m L的PRV感染提供60%的保护,对1?10~3TCID50/0.1 m L的PRV感染提供100%保护,而PRV TK-/eGFP+/GM-CSF+对小鼠1?10~5TCID50/0.1 m L和1?10~3TCID50/0.1 m L的PRV感染均能提供100%的保护。对攻毒第0、7、21天的小鼠进行解剖,制作病理切片,测定各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以及脾脏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病理切片显示,PRV TK-/eGFP+免疫后,1?10~5TCID50/0.1 m L的PRV感染仍能对小鼠产生轻微的致病性,对1?10~3TCID50/0.1 m L的PRV的感染无致病性,PRV TK-/eGFP+/GM-CSF+对1?10~5TCID50/0.1 m L和1?10~3TCID50/0.1 m L的PRV感染均无致病性;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免疫后的小鼠脑组织的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在攻毒第7天,各组织中的病毒载量达到最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示,GM-CSF能显著增强IFN-γ和IL-4的表达,对IL-6和TNF-α无明显增强作用。综上,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建立了PRV基因敲除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表达GM-CSF的重组PRV TK-/eGFP+/GM-CSF+,免疫结果显示,GM-CSF具有免疫增强的效果,具有开发为疫苗的潜力。
其他文献
外源添加氮磷是草地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不同氮磷添加下退耕草地群落优势种的生理与生长响应,对揭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退耕草地恢复过程中的施肥管理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论文以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典型优势种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
苹果浊汁营养丰富,风味怡人,符合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食品的需求。浓缩是提高液态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苹果浊汁与苹果清汁不同,它含有丰富的多糖等有机大分子,难以通过常规手段浓缩。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技术是一种可常温操作的膜技术,避免了传统热法浓缩造成热敏性活性成分损失的缺点。本研究基于正渗透技术,围绕苹果浊汁的浓缩展开,探究了正渗透技术浓缩苹果浊汁的可行
现实生活中的属性网络分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高质量社区能够捕获属性网络全局的重要信息,研究可解释性社区发现方法可为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可能性。通常情况下,结构简单的模型可解释性好,但拟合能力差,往往准确率不高。结构复杂的模型,拟合能力强,准确性高,但由于模型参数量大、工作机制复杂、透明性低,因而模型的可解释性又相对较差。社区发现任务中可选择设计结构简单易于解释的模型然后训练该模型,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仔猪感染死亡率高,母猪感染可导致繁殖功能障碍,成年猪感染PRV可引起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猪病中最具危害的传染病之一,给全世界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RV进入易感性细胞需要由细胞受体或因子的协同相互作用介导。PRV感染过程中至少有5种病毒糖蛋白(gB,gC,gD,gH和gL)参与其中,并且已将细胞硫酸肝素(HS)
河川径流是寒旱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其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探讨河川径流的变化特征、控制因子并对其未来变化进行预测,可为寒旱区水资源的管理、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以玛纳斯河源区为研究区,利用实测径流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大气环流等数据,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偏相关、小波相干等方法研
枯落物是连接植物–土壤复合体的重要“纽带”,其分解是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退耕地土壤碳氮循环及土壤生物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枯落物分解对退耕地土壤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阶段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枯落物分解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枯落物分解特征,同时分析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0–10cm,10–20cm)碳氮组分及酶活
水文干旱通常表现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量亏缺,与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密切相关。研究东北松花江流域水文干旱及其与气象干旱间的响应关系,对区域防旱、水资源管理及生活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概率函数模拟并优选大赉、扶余、哈尔滨和佳木斯4个水文站各尺度月径流的最优分布,计算1、3、6、12个月尺度的水文干旱指数SRI,以游程理论识别干旱特征,进而分析松花江流域水文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5
在线用户行为的挖掘和建模,是社会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热点。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出现,为研究在线用户行为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持。通过分析在线用户行为相似性使得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得以浮现。由于在不同研究中,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考量有所差别,因此用户行为相似性计算方法的选取依具体研究情况而定,至今还未形成标准化、统一化的计算方法。此外,在线用户自身特征属性对其行为相似性的贡献度的研究也相对匮乏。基
泾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中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该流域水文参量的空间变化及空间尺度效应研究数量不多。本文主要采用SWAT模型模拟,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地理探测器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手段,揭示了泾河流域产水量的空间变化特征,分析了产水量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初步阐明了该流域径流系数的多空间尺度效应。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借助泾河流域内三个水文站(庆阳、杨家坪、张家山
潜在预报因子的选取是将数据驱动的径流预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国内外研究学者多聚焦于预报模型的优化与改进、模型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和不同预报模型、不同参数优化方式的对比分析,而对于因子优选方案的综合对比分析及其适用性的研究较少。为提取更多有效的预报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本文引入74项大气环流指数,与流域代表站点的降水、径流水文序列一同参与径流预报输入因子的优选,以相关分析法(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