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吗啡(morphine)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对成瘾性药物的强迫性用药行为及用药量的不可控制性。吗啡依赖包括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和精神依赖性(psychical dependence),前者主要表现为耐受(tolerance)和戒断(withdrawal)反应,后者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觅药行为(drug seeking behavior)。吗啡反复使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ural system, CNS)出现某些神经元代偿适应性改变。突然停药会导致严重的戒断症状,如全身疼痛、烦躁不安和行为异常等强烈反应,只能靠继续用药维持,此为负性强化效应(negative reinforcing),这种负性强化效应是导致和维持吗啡躯体依赖的主要原因。吗啡可以使用药者产生明显的欣快感(euphoria),进而引发强烈的药物渴求(craving),此作用被称为正性强化效应(positive reinforcing)或奖赏效应,这种奖赏效应是造成吗啡精神依赖的主要原因。长期使用吗啡形成依赖后,通过脱毒等治疗手段,使用者可以停止用药,但以前和用药相关的人、环境、物品或社会因素又会使用药行为重现,即复吸(relapse)。对复吸的预防正是吗啡依赖防治中的最大难题。吗啡依赖不仅涉及其直接作用的阿片受体本身,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还有多种神经递质及受体参与其作用的调节,如多巴胺(DA)受体系统,氨基酸受体系统,5-羟色胺(5-HT)受体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CRF)受体系统等。目前人们主要认为:吗啡躯体依赖的神经解剖基础涉及蓝斑核(locus coreuleus, 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下丘脑,杏仁核,黑质,苍白球等脑区;其神经生化基础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活性增高、DA 能系统及5-HT 能系统活性降低。吗啡精神依赖的神经解剖基础涉及腹侧被盖区、伏隔核、额叶皮层、海马、旁下丘脑等;其神经生化基础主要为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活性增高。而应激因素诱发的吗啡的复吸则主要由终纹床核的CRF 介导。神经甾体(neurosteroids)是一类作用广泛的新型神经递质,主要指中枢神经系统合成的甾体和经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外周甾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