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钢表面纳米化机制和渗碳体/铁素体取向关系的预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晶体材料具有异于传统粗晶材料的结构和优异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近二十年来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是获得纳米材料的基础。各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技术受到关注。强烈塑性变形(SPD)是获得纳米晶体的有效途径,如等通道等转角挤压,高压扭转等,但是这些方法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在工业上取得实际运用。实际上,材料的失效大多发生在表面。材料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可以在其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纳米表面层,从而大大改善其在工程中的服役行为。 本文利用SMAT制备出共析钢纳米晶的表面层,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定该表层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原始组织为层片状铁素体+渗碳体两相复合组织的共析钢经过SMAT后,铁素体晶粒由于位错产生、位错缠结形成位错胞,然后分割晶粒使铁素体细化至纳米尺度,而渗碳体在强烈塑性变形下,经历弯曲,断裂,和最终分解成体心立方铁素体和底心正交的石墨。 相变晶体学是进行材料组织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为研究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母相和析出相的晶体学关系,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模型,如不变应变线模型、O点阵理论和结构台阶模型等。最近,张明星和Kelly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边—边匹配”晶体学模型,运用此模型成功地推算出HCP/BCC体系中晶体学关系的各种可能的情况。本文在修正“边—边匹配”晶体学模型基础上,推导出简单正交/体心立方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晶体学位向关系,并以共析钢为实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测定了共析钢中渗碳体和铁素体的取向关系,实验测得的取向关系和预测的晶体学取向关系较好地吻合,由此检验所提出的修正模型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教育方式也随之与时俱进,尤其在信息化社会的环境下,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的出现打破了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逐渐走进学生
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教师提供了创设情境的资源.
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在国内外获得极为迅速的发展。但其高浓度二氧化碳气氛下焦炭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气化和氧气氧化交互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尚未清楚,中高温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增强和减弱焦炭富氧燃烧机制认识尚不足,有待深入研究。自行搭建的竖直高温富氧燃烧实验台具有样品快速升温、反应气氛多组可调、在线称重焦炭样品质量随时间和测量焦炭表面温度的功能,通过实验研究可获得焦炭燃烧
焦化废水中主要含有酚类、苯系物、多环芳烃、氮杂环有机物等有机污染物和氨、氰、硫氰根等无机污染物,属于典型高浓度难降解复杂有毒工业有机废水,针对中小规模的焦化厂排放
本文开展了对节镍奥氏体不锈钢253MA高温变形行为的研究工作,旨在揭示材料高温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及显微组织演变规律,将材料的加工-显微组织-性能三者联系起来。本文在Gleeb
4月10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的化纤行业线上校企招聘会成功召开.会议共邀请了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德福伦化纤有限公司、桐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将画图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能使学生进行形象、直观及具体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并灵活的解决问题.因此,本文对画图策略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