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O2-SnO2-Sb/SnO2-Sb/Ti阳极制备及其电催化氧化氨氮与有机物协同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zx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氨氮和酚类化合物,毒性高、可生化性差、治理难度大。电催化氧化法具有高效、可控性强、占地面积小、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可催生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基团,实现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同步脱除,极具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氯离子在工业废水中广泛存在,电解过程中可原位生成活性氯,而活性氯对氨氮和酚类化合物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有利于氨氮向N2转化,强化降解效果,并且p H适用范围广。Ti基RuO2电极具有极高的析氯活性,能有效净化工业废水,但因其较高昂的成本,阻碍了其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在低氯废水中因阳极表面析氧反应与析氯反应(CER)存在竞争且电位差较小,削弱了电极的CER活性,不利于污染物的降解。因此,调控电极结构和活性组分,提升RuO2质量活性和电极CER选择性,对实现低氯废水中氨氮及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uO2为核心,通过引入中间层、掺杂金属元素以减少贵金属用量、提高CER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制备了RuO2-SnO2-Sb/SnO2-Sb/Ti电极,研究了氨氮及有机污染物在该电极体系中的降解过程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反应机理,提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主要成果如下:(1)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电极进行物化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LSV)、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显示钌锡摩尔比为3:1、涂布次数为15次制备条件下所得的RuO2-SnO2-Sb/SnO2-Sb/Ti电极性能最佳。XRD拟合结果中表明SnO2-Sb中间层的引入可提升对Ti基底的保护作用,使RuO2获得更小的晶粒尺寸,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结晶度,增加了表面活性位点。表面活性层中锡锑金属元素的适量掺入可将RuO2晶格中部分Ru4+置换为Sn4+和Sb5+,有效抑制了RuO2晶粒尺寸的增长,使RuO2晶体主要沿(110)和(211)晶面择优生长,形成(Ru Sn Sb)O固溶体,加强了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SEM-EDS表明电极表面较为均匀致密,无明显“泥裂”结构,可提升电极的稳定性。XPS则进一步证实了表面活性涂层中RuO2和SnO2的生成,且存在晶格氧和吸附态的活性氧,可在电催化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化学测试拟合结果显示,该电极具有最小的Tafel斜率(86.07 m V dec-1)和电荷转移电阻(20.6Ωcm~2),以及最大的双电层电容值(5.29 m F cm-2)和伏安电荷量(111.58 m C cm-2),表明该电极电荷转移速率最快,电催化活性位点数量最多,具有最佳的电催化氧化性能。(2)采用最优RuO2-SnO2-Sb/SnO2-Sb/Ti电极研究了氨氮电催化氧化的效能及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在本实验范围内最佳电流密度为3 m A cm-2,最佳氯离子浓度为0.2 mol L-1,可实现95.18%和93.36%的NH4+-N和TN去除率,N2选择性高达98.09%,表现出最高的平均电流效率(65.11%)和最低的总能耗(0.1259 KWh gN-1)。经拟合计算氨氮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具有最快的反应速率常数(0.2406 mg N L-1 h-1)。连续重复氨氮降解实验证明了RuO2-SnO2-Sb/SnO2-Sb/Ti电极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显示,在1,4-二甲氧基苯(DMOB)存在的电解体系中,约有72.52%氨氮降解受到抑制,而在硝基苯(NB)和苯甲酸(BA)存在的电解体系中氨氮去除率仅减少了6.99%和20.37%,表明Cl O(或HCl O)在电催化氧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比仅含0.2 mol L-1 Na2SO4或Na Cl的CV曲线,证明了RuO2-SnO2-Sb/SnO2-Sb/Ti电极具有较为优异的CER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约1.05V(vs.SCE)处出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对应Ru4+/Ru3+氧化还原对与阳极表面Cl-之间的电子转移,可强化氯介导的氨氮降解反应。(3)考察了不同操作参数对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协同降解效能的影响,体系中过量SO42-向阳极表面迁移占据活性位点,与CER形成竞争关系,将会抑制活性氯的生成,而Cl-浓度过高时会导致液相中次氯酸盐的积累。综合污染物降解率和体系能耗,本实验范围内最佳的电解质浓度为0.15 mol L-1、氯离子浓度为1000 mg L-1、电流密度为20 m A cm-2,可基本完全降解氨氮,苯酚COD去除率为83.87%,其降解反应遵循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探究了氨氮和有机物协同降解的反应机理,CV曲线中出现氧化峰,证明了苯酚催化氧化过程中存在直接氧化的参与。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显示,OH和Cl的淬灭使苯酚COD去除率降低了27.76%,氨氮降解速率未受到影响,表明Cl O(或HCl O)是协同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氧化剂。NH4+与苯酚存在竞争反应,且NH4+与活性氯的反应速率快于苯酚,使苯酚的降解反应受到一定抑制,反应前/后期的控制步骤分别为活性氯的生成和苯酚中间产物的降解。提出了苯酚可能的降解路径,直接氧化和OH介导产生的主要中间产物为苯醌,活性氯介导将主要生成氯酚类等中间产物,更易被分解为有机酸,进而通过亲电反应转化为饱和烷烃,最终主要由OH将其彻底分解为CO2和H2O。该论文有图40幅,表8个,参考文献124篇。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各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新方向,进而产生了以煤炭资产为核心的地域性经济发展形式,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据此,文章简要论述煤炭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基本现状问题,明确煤炭经济资源整合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从实践角度提出资源整合的有效方案,并对落实工作的具体效果进行研究讨论。
伴随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发展都急需大量的煤炭支撑,久而久之,便导致煤炭市场供求失衡的现象,并且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缓解。其中煤炭企业是煤炭市场的竞争主体。面临着煤炭销售困难、款项难收以及收益下滑等问题,无形中限制了煤炭企业的长效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可以从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着手,即结合实际生产现状和煤炭市场需求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制定管理措施来确保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的顺利生产,
<正>索玛(soma)立方体是一个有趣的实体智力游戏。首先,将一些小方块粘在一起做成奇怪的形状,然后看看是否能把这些形状组合在一起。注意事项:本次活动会使用热熔胶,请1位成年人监督实验。开始实验前,确保附近有1个水槽,如果不小心烫伤,要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20分钟。
期刊
目的 探究在健康体检者采血过程中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12月100例在疾控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抽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体检者心理状态、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体检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
“空桑生人”所展示的神性,是人类自我生殖力的一种神秘的表达方式。《诗经》时代,桑林崇拜成为男女之间婚姻爱情的一种特殊的象征,而秦汉时代,文人们更是有意识地利用桑林这一特殊的象征,来宣传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要知道在早期人类生存形态中,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命逻辑的形成直接关系到农商背景下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在上古文化中“桑树”被视为至尊的文化中心,从一开始就将农桑文化与女性生殖崇拜的历史相结合
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作为由生物单体合成的脂肪族聚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非常有望取代传统石油基聚合物材料。但PES性能单一,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拓展PES的应用领域,研究者们通常采用共聚与共混的方式对PES进行改性。而共聚改性PES的工作中,往往会使用高毒性的溶剂或扩链剂,同时所合成的PES共聚物的分子量较低也极大限制了后续的加工性能。本文通过低毒性的催化剂体系,
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总要求为: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与管理者权力。在体制上,同一管理者对同一资源行使所有权与监管权;在制度上,双重身份的关键是区分管理的权利与权力。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于“区分”两者而不是“分开”两者,才能防止政府管理的缺位与越位。区分两者关系的难点在于:从理论与制度上进行分辨并做出判断。为此,构建产权状态“二元结构”理论模型,并循着《宪法》第9条规定关于自然资源“国
通过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和聚(丁二酸-co-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co-BA)),对PBS、PBA和P(BS-co-BA)进行酶促降解研究。结果表明:与PBS和PBA相比,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6种聚酯酶水解速率依次为P(BS-co-40%BA)>P(BS-co-60%BA)>P(BS-co-80%BA)>P(BS-co-20%
在煤矿开采活动中,使用钻井钻探技术是一种关键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煤矿防水治水的工作水平,钻探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常见水害类型,加强对技术防治策略的优化。本文分析了煤矿水害的类型,对钻探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技术应用的要点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