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初期,为加快经济发展,我国选择了以东部为重心的非均衡梯度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在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之际,也导致区域经济增长严重不平衡。鉴于财政政策是实施上述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财政收支区域分布失衡是一个必然结果。如何全面、准确认识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客观评价我国非均衡梯度发展战略的得与失,是一个摆在理论界和经济管理部门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论文以我国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及其变动分析为背景,探讨我国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揭示我国财政收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为我国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的区域政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力图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个较有价值的经验分析案例,为推进现有研究工作略尽薄力。研究方法上,注重经济理论研究与数量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中,注重统计描述方法与计量模型分析方法相结合。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导论,给出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方法以及基本分析框架。第二章给出我国财政收支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对我国财政收支的规模、结构及其演变路径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第四章在中国财政收入总量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反映财政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机制。第五章在中国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反映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机制。第六章对我国财政收支区域政策做出简要评价,并给出我国财政收支的政策选择。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通过对我国区域财政收支的描述与分析,厘清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中我国财政收支政策导向及其影响,就我国财政收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给出定性结论。二是给出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区域经济增长视角对当前财政收支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数量依据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