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比较光动力疗法辅助龈下刮治术及根而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SRP)和单独使用SRP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为牙周炎的抗菌治疗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方法选择我科门诊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间诊断为轻中度牙周炎的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45.6岁(29-65岁),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每个病人选取病损情况相似的6颗牙,做自身对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选取的牙至少有一个位点4mm<PD<6mm且BOP(+),一共150颗,实验组与对照组牙位于不同象限。在所有牙行彻底的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后,实验组在治疗结束后1周、3周和5周分别做一次光动力治疗(光敏剂为26.7mmol/L亚甲基蓝,660nm激光),对照组不做处理。检查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前、SRP后5周、SRP后7周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出血指数,并观察牙龈色形质的变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牙周探诊深度取均值,探诊出血取阳性率,出血指数取总体评分的均值。由于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所以组内和组间各指标的比较均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光动力疗法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无全身症状,局部亦无肿胀、瘙痒、烧灼感或水泡和溃疡等发生。光动力治疗后,患者牙龈红肿消退,出血减少。治疗前实验组PD中位数为3.339mm,P25和P75分别为3.280mmm和4.030mm,对照组PD中位数为3.670mm,P25和P75分别为3.085mm和4.030m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P治疗后5周实验组PD降为2.720(2.330,3.250)mm,对照组PD降为2.890(2.665,3.500)mm,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在SRP治疗后7周,实验组和对照组PD分别为2.610(2.220,3.000)mm和2.780(2.360,3.085)m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PD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BOP中位数均为0.833,P2s和P7s两组分别为0.639和0.944与0.639和0.9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P治疗后5周实验组BOP降为0.333(0.111,0.611),而对照组BOP约降至0.500(0.361,0.667),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RP治疗后7周,实验组和对照组BOP持续下降,分别降至0.167(0.056,0.333)和0.333(0.167,0.44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两组的BO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BI中位数为3.0,P2s和P75两组分别为2.585和3.585与2.670和3.5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P治疗后5周实验组Bl降为1.830(1.165,2.250),而对照组BI降至2.170(1.670,2.33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在SRP治疗后7周,实验组和对照组B1分别降至1.170(0.750,1.500)和1.500(1.000,1.75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后两组的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牙周炎患者应用PDT辅助SRP治疗较单独使用SRP效果更佳,PD、BOP和BI均有明显改善,多次PDT治疗效果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