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英译史研究——基于皮姆的翻译史理论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iq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选集》(后文简称《毛选》)英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翻译活动,其强大的译员阵容、精工细作的翻译过程和严格的译文质量都使《毛选》成为中国译学研究的典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毛选》英译研究却没有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关于这项活动的著作和论文很少。而且,过去的《毛选》英译研究多侧重于对翻译经验的总结、译例的介绍和对翻译技巧的总结上,鲜有专门针对《毛选》英译史的研究。  翻译史是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翻译研究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翻译史的梳理,翻译研究者不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理清译学发展和翻译实践活动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总结翻译实践经验,推动翻译学的发展。因此,本论文将首先着眼于梳理《毛选》英译翻译史这一重要历史活动,厘清《毛选》英译在中国的真实面貌;其次,运用皮姆的翻译史理论对《毛选》这一历史翻译活动进行纵向挖掘和深入剖析,分析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这一翻译事件发生的原因,厘清这一翻译事件的政治和社会特征,总结事件的内在规律,为毛选的英译史研究做出积极尝试。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概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毛选》英译研究现状和翻译史研究现状,总结研究历程以及就研究现状做出相关评述。  第三部分为理论部分。首先对翻译史做简要概述,讨论翻译史研究时应具备的方法论意识;然后研究皮姆的翻译史理论,奠定本文主体框架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为主体部分。在皮姆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从翻译考古、历史批评、解释三个角度对毛选英译史进行研究,加深对这项翻译活动的认识。  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论文的可取之处,分析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本论文的价值有三点:第一,由于《毛选》翻译史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故选题比较新颖有挑战;第二,翻译史的研究以跨学科方法为基本特征,研究过程中要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多个角度审视翻译史和翻译事件,故对提高翻译史的学科建设有帮助;第三,运用皮姆的翻译史理论奠定本文的理论框架,强化了本文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约翰·班维尔(1945-)是爱尔兰当代最杰出、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无论在形式的独特与创新,还是在给人们带来的思维愉悦方面,其深度在同时代的爱尔兰作家中都是独一
频率选择表面作为一种在空间中实现频率选择的空间滤波器,对电磁波具有良好的频率选择性。同时,相对于传统滤波器而言,频率选择表面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优点,因而被广泛
在世界剧坛上,沃尔·索因卡和塞缪尔·贝克特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前者是当代尼日利亚最负盛名的剧作家,并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者是20世纪英美文学最具影响的小说
翻译研究中对于翻译转移的讨论由来已久,这类讨论多在文本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将翻译转移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再给出尝试性的解释和分类,多认为翻译转移由语言系统的不一致以及译者在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在经济、商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不同国家与民族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