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云南省HIV感染病程长期不进展者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中和抗体活性的特点,分析HIV感染长期不进展的影响因素,为艾滋病疫苗研究及延长HIV感染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和HIV-1假病毒的中和实验方法,选择云南省HIV感染病程长期不进展(≥10年)、能面对面随访、且自愿参与研究的全部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程长期不进展的HIV感染者为病例组,病程进展的HIV感染者为对照组。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病例资料,并对感染者进行面对面定性访谈和使用SCL-90量表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在取得知情同意后,抽取研究对象10ml静脉血进行CD4+T检测和HIV-1假病毒的中和实验。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中和实验等从行为学、心理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探讨长期不进展的影响因素。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特征1.1本研究共收集样本240例,病例组120例,其中男性占90.00%(108/120);女性占10.00%(12/120),男女比例为9:1;平均年龄(39.37±4.21)岁;未婚者居多,占59.17%(71/120);初中文化程度最多,占49.17%(59/120);农民是主要的职业,占50.00%(60/120);91.67%(110/120)的样本是汉族;地区分布德宏州最多,占26.67%(32/120);样本主要来源于强制戒毒人员检测,占45.00%(54/120)。对照组120例,其中男性占84.17%(101/120);女性占15.83%(19/120),男女比例为5:1;平均年龄(39.98±4.61)岁;己婚有配偶者居多,占46.67%(56/120);初中文化程度最多,占 57.50%(69/120);农民是主要的职业,占 45.83%(55/120);81.67%(98/120)的样本是汉族;地区分布德宏州最多,占30.00%(36/120)。病例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具有良好的均衡性(P>0.05)。1.2.性行为与安全套使用情况病例组过去3个月性行为发生率为52.50%(63/120),过去3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率为95.23(60/63);对照组过去3个月性行为发生率为73.33%(88/120),过去3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率为98.86%(89/88)。病例组与对照组性行为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x2=12.982,P=0.002)。1.3注射吸毒与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病例组过去3个月注射吸毒发生率为32.50%(39/120),对照组过去3个月注射吸毒行为发生率为40.00%(48/120),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的行为;病例组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率为87.5%(105/120),对照组为1.67%(2/120),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78.916,P<0.01)。1.4单因素分析行乘列表X2检验显示,感染途径(x2=12.963,P=0.025)、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x2=169.133,P<0.001)、当前配偶/固定性伴感染情况(x2=14.744,P=0.005)、过去3个月发生性行为(x2=12.982,P=0.002)、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x2=178.916,P<0.001)这5个因素与HIV感染病程长期不进展相关(P<0.05)。1.5条件Logistic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注射吸毒感染(OR=0.152,95%CI:0.020~0.381)、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OR=0.007,95%CI:0.000~0.099)、未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OR=0.002,95%CI:0.000~0.020)这三个因素是HIV感染者病程进展的促进因素(OR<1)。2.心理学特征2.1病例组、对照组和全国成人常模SCL-90评分比较进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方差分析,方差齐(P>0.05)。结果显示,病例组、对照组和全国成人常模在总分(F=13.098,P<0.01)、总均分(F=10.407,P=0.001)以及躯体化(F=9.302,P=0.006)、强迫症状(F=5.137,P=0.033)、人际关系敏感(F=11.083,P<0.01)、抑郁(F=8.761,P=0.009)、焦虑(F=9.450,P=0.021)、敌对(F=6.103,P=0.030)、恐怖(F=10.452,P=0.002)、偏执(F=6.446,P=0.043)、精神病性(F=12.303,P<0.01)、附加因子(F=5.322,P=0.029)这10个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病例组、对照组和全国成人常模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有差异。2.2病例组、对照组和全国成人常模SCL-90评分两两比较LSD-t检验的两两比较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总分、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因子这10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HIV感染者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病例组在总分、总均分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这6个因子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与典型进展者比较心理问题相对较轻。3.中和抗体作用3.1长期不进展者组对假病毒CNE5、CNE11、CNE15、JRFL、SF162的IC50分别为:490.07±898.369,493.27±1362.026,440.9±1803.604,315.75±962.3,839.5±679.975;进展者组对假病毒 CNE5、CNE11、CNE15、JRFL、SF162 的 IC50分别为 40.15±82.919,162.42±342.806,223.91±374.784,185.92±537.171,305.2±386.507。3.2比较长期不进展感染者和进展者对五种不同假病毒的中和作用,长期不进展者对假病毒CNE5、CNE11、CNE15、SF162的IC50高于进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按IC50值将中和作用分为极强中和作用(IC50>540)、强中和作用(IC50181~540)、中等中和作用(IC5061~180)、弱中和作用(IC5021~60)以及无中和作用(IC50≤20)。长期不进展者组对假病毒CNE5、CNE11、CNE15、JRFL、SF162具有强和极强中和作用的人数分别为45人、44人、37人、37人、107人;进展者组对假病毒CNE5、CNE11、CNE15、JRFL、SF162具有强和极强中和作用的人数分别为3人、16人、39人、20人、73人。对比两组人数,对于假病毒CNE5、CNE11、JRFL、SF162,长期不进展者组具有强和极强中和作用的人数多于进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 长期不进展者组中有,编号为89、83、54、46、94、103、71、61、62、78、88的11份样本对五种假病毒中的三种以上假病毒均有极强的中和活性。结论:云南省HIV感染者病程长期不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引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社会因素:注射吸毒感染但未接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是HIV感染者病程进展的促进因素。2.心理因素:与成人常模比较,HIV感染病程长期不进展者和典型进展者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HIV感染病程长期不进展者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典型进展者,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这6个方面。3.生物因素:3.1 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是疾病不进展的保护因素。3.2 HIV感染病程长期不进展者中和抗体的中和能力和应答宽度均强于进展者,中和抗体的作用可能是病情长期不进展的重要保护因素。HIV感染病程长期不进展者组中有部分样本对多种假病毒均有极强的中和活性,提示可能存在广谱中和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