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壳纤毛虫分类和几个海区的分布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浮游动物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砂壳纤毛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可作为海洋浮游生态研究的模式种,其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海洋砂壳纤毛虫为研究对象,汇总了以往所有砂壳纤毛虫资料,厘清并理顺分类系统,汇集图谱资料形成《砂壳纤毛虫图谱》一书。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多个海区(北极王湾、吐噶喇海峡、西里伯斯海附近、哥斯达黎加近海、南海、胶州湾)的砂壳纤毛虫群落的生态分布,并在胶州湾进行了砂壳纤毛虫群落长期变化(2003–2012年)的监测和研究。砂壳纤毛虫种名录和图谱砂壳纤毛虫是纤毛虫中种类最多的目(Lynn,2008),迄今为止已累计大量资料,但没有一份详细系统的名录,且分类系统存在分歧和混乱。本论文总结了自Kofoid&Campbell (1929)以来的分类学资料,参照Lynn (2008)的分类系统,整理完成世界砂壳纤毛虫种名录,并整理图谱资料,出版了《砂壳纤毛虫图谱》,此后建设了网站Planktonic Ciliate Project。厘清世界今生砂壳纤毛虫15科67属931种,世界海洋种共计15科67属900种,淡水种共计4科6属31种。我国水体共记录有13科36属163种,海洋种13科36属143种,淡水种2科3属20种。除9个种(详见第二章)外,其他淡水种在我国都有记录。在所有属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包含种类数最多,为141种。该名录中,除了已有中文名的159种外,其余的种我们给出了中文译名,并将对有分歧的中文译名进行了统一。我们在长江口海域发现砂壳纤毛虫一新种,定名为河口拟铃虫(Tintinnopsisestuariensis)。该种壳体为不透明黏着壳,通体覆盖矿物质颗粒,两端开口,壳体上半部分呈圆筒状,下半部分侧扁,壳体长度120–180μm,口径50–75μm,属于拟铃虫属。该种区别于同属其他相似种类的特点是壳体下半部分侧扁、下部开口为垂直开口,口径较大。该种于2005年的5月、9月和11月出现,2月未见出现,9月丰度最高。该种出现时,水体表层温度范围为14–27°C,表层盐度范围为3.9–29.8。该种的纤毛图式、细胞及基因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砂壳纤毛虫生态调查北极王湾北极黄河站附近的王湾(Kongsfjorden)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监测点。我们首次报道了王湾砂壳纤毛虫群落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并且细化到种。王湾共发现6属8种砂壳纤毛虫:挪威棘口虫、水晶薄铃虫、贫齿拟网纹虫、巨拟网纹虫、钝笛杯虫、Stenosemellaspp.、细小拟铃虫和Tintinnopsisspp.。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变化范围为0–2435ind L-1,总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6.33μgC L-1。有4种砂壳纤毛虫是优势种,占总丰度的93.1%。不同的优势种垂直分布类型不同:细小拟铃虫出现在采样全深度(0–200m),丰度高值出现在表层;Tintinnopsisspp.只在30m以浅的水层出现;挪威棘口虫出现在采样全深度但丰度整体均低;Stenosemellaspp.从不在表层出现。砂壳纤毛虫垂直分布可能受到冰川融水入湾的影响。对连续站的砂壳纤毛虫群落变化研究,并未发现其与潮时有明确的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王湾内砂壳纤毛虫属于同一群落,且在连续采样期间群落结构没有明显改变。砂壳纤毛虫可以作为王湾海洋浮游生态监测的指示种。环太平洋3个海区对环太平洋3个海区的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分别为西太平洋的吐噶喇海峡(TokaraStrait)、热带太平洋西部的西里伯斯海(CelebesSea)附近以及热带太平洋东部的哥斯达黎加(CostaRica)近海。发现的砂壳纤毛虫种类数为:吐噶喇海峡样品中10科24属36种,西里伯斯海附近样品中10科25属39种,哥斯达黎加近海样品中12科27属40种。3个海区发现砂壳纤毛虫多为透明壳,种类结构较为一致。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与水深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垂直分布上,哥斯达黎加近海的砂壳纤毛虫群落分布较浅,西里伯斯海附近的砂壳纤毛虫最深。南海2007年10月在南海北部调查了大型砂壳纤毛虫(>76m)的生态分布。发现砂壳纤毛虫7属22种,其中拟铃虫属最多,共10种。斯氏拟铃虫和根状拟铃虫为优势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0–41768ind m-3,生物量为0–609.92g Cm-3。76.83%站位的砂壳纤毛虫丰度低于1000ind m-3。砂壳纤毛虫生物量与丰度分布的总体趋势为近岸高且站位间差异大,远洋低且站位间差异小。砂壳纤毛虫集中于雷州半岛以东的近岸浅水区,此区水文状况为高温低盐、高Chl a浓度;不同种的分布规律不同,多呈斑块状分布。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种丰富度与Chl a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2007年8–9月调查南海西部海域砂壳纤毛虫的生态分布,共发现7属12种。砂壳纤毛虫总水体丰度为0–11622indm-2。优势种有5种:尖形钟形虫、宽口钟形虫、费瓦拟平顶虫、南方类铃虫、圆锥条纹虫。圆锥条纹虫聚集强度最高,属于适盐适温范围较窄的浮游动物;尖形钟形虫与宽口钟形虫的聚集性最弱,分布较为均匀。南海西部砂壳纤毛虫群落受南海流系、水团和季风的影响,整体稳定性均较低。砂壳纤毛虫总丰度、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性。圆锥条纹虫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系数高。与南海北部相比,南海西部砂壳纤毛虫类群与南海北部为同一区系,但是种类组成中远洋种占主要部分,丰度大大低于南海北部。圆锥条纹虫的丰度高,且聚集强度高,与温盐因子的相关性较好。砂壳纤毛虫群落长期调查胶州湾是我国近海长期观测点,积累了大量长时间序列数据,对近海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胶州湾砂壳纤毛虫群落进行了长时间监测和研究,调查时间为2003年5月至2012年12月。共发现砂壳纤毛虫10属27种,拟铃虫属种类最多,共15种。砂壳纤毛虫丰度范围为0–3970ind L-1。每年砂壳纤毛虫丰度在6月最高,7–8月继续保持高值,9月开始下降,1月最低。8月份砂壳纤毛虫种类数最高。聚类分析表明,砂壳纤毛虫在年周期内可以分为3个群落:春夏群落(2–6月)、夏秋群落(7–10月)以及冬季群落(11–1月)。冬季群落的聚集程度最紧密,说明冬季群落最为稳定。砂壳纤毛虫群落在7月与11月出现剧烈的结构变动。砂壳纤毛虫丰度的年内变化要远远大于年际变化。就年际变化而言,砂壳纤毛虫丰度从2004年至2007年呈升高趋势,往后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主要是6–8月的丰度变化引起。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对砂壳纤毛虫丰度有明显影响,而物种数则受盐度负相关影响和温度的正相关影响。温度与盐度协同作用于砂壳纤毛虫群落的变化。百乐拟铃虫与白领细壳虫是胶州湾砂壳纤毛虫群落变动的关键种。
其他文献
概述了20多年来我国对昆虫病原线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前景.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如今,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自媒体平台快速兴起,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使得“粉丝”成为更主动的、泛化的群体,自媒体平台上的粉丝经济也飞速发展。作为自媒体平台上的粉丝经济的一种体现,自媒体内容变现也是建立、培养与粉丝的关系并借此盈利的生态,其中,建立关系的方式包含了情感联结、身份认同、信任代理三个维度,而盈利的主体或是自媒体本身,或是与自媒体合作的相关企业。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通过访谈和归纳,笔者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遵循学生需求、体验、实践、融合的乡土文化实施原则,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融入课堂、实践体验让乡土文化回归语文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推荐理由】本书为《金冲及文丛》系列丛书之一。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重大历史关头的艰难选择过程,从重大历史事件中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产生和社会主义道
在智能创造产业中创新理念的发展正在大大推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前进步伐,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控机床在智能创造产业的广泛使用,我国技术人员更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深挖数控机床的优
本研究开展了多核素示踪剂的分离和海洋中金属元素除去机理以及海洋样品中铁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从加速器产生的135Me V/u的12C、14N或16O离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