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艺术既有认识性,又根本不同于理性科学认识,既有目的性,又本质上不同于感性伦理实践,它介于理性科学认识和感性伦理实践之间,它是第三王国,是审美的王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既有认识性,又根本不同于理性科学认识,既有目的性,又本质上不同于感性伦理实践,它介于理性科学认识和感性伦理实践之间,它是第三王国,是审美的王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的王国.艺术是感性与理性、再现与表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融合,它“妙在有意无意之间”,它无意于认识,即发现了真理;它无意于为善,却实现了一种目的,这种自由的审美意识又客观化于物态的审美形式之中.这种物态化、客观化的过程,就是自由的艺术传达的过程,就是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从艺术视野、女性意识及美学风格三个方面对丁玲、萧红的创作进行比较分析.与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相比,丁玲、萧红的艺术视野扩大了.她们作品的取材突破了反映家庭
该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现代性:历史叙事与文学想象"可视为该文的理论前提.第二章"中国小说现代性的发性与命名"意在通过对晚清"新小说"理论与实践以及民初小说文体个性的通观,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以象类双音名物词为例,讨论有关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的问题,重点探讨词素义对词义的提示机制。论文运用了认知心理学和现代语义学的相关理论。 从较长一
在以流派众多、标新立异闻名的当代美国文坛,索尔·贝娄的地位十分突出,他是一位有着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生活经历的美国犹太作家。他以自己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深入理解和冷静思考,创
自杀是苦涩而又无奈的,它既是对人生苦难的逃遁,也是实现自我意志的方式.但是西方作家自杀现象却蕴涵着悲剧意蕴,是富有创造性的自我毁灭行为.作家自杀从古代起就已存在,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