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建立发展性儿童情绪词词库,分析儿童情绪词的使用情况及发展特点。补充情绪认知理论,并为家长和教师促进儿童语言、情绪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持。本研究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先后考察儿童情绪词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研究一,使用自由列表的方法收集2—12岁汉语儿童使用的情绪词,建立标准的发展性儿童情绪词词库,并从儿童使用情绪词的心理认知指数(S)、属性、词单长度等方面考察儿童使用情绪词的发展水平。研究二,结合研究一的实验结果,融合故事产生法、表情标签法,通过儿童对故事情境中他人情绪的理解与表达,考察儿童情绪词的使用情况(词性、指向性)和发展水平。研究三,采用文本分析法收集、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情绪词,从情绪词的种类、词性(名、动、形、副)、属性(积极、消极)、指向性(他人、自己)、相关性等方面建立情绪词库。分析教材中情绪词的使用特点,一方面为解释研究一、研究二的结果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结合研究一、研究二的研究结果,为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儿童语言、情绪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综合三个研究结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12岁儿童均提及的情绪词:“高兴”、“开心”、“害怕”、“生气”。2—3岁组儿童开始使用简单词汇标签情绪;3—7岁组儿童对基本情绪的种类逐渐分化、情绪词日益丰富;8—12岁儿童使用更深层次的复合情绪词。(2)情绪词的属性方面,男生对消极情绪词的掌握显著优于积极情绪词,女生使用积极、消极情绪词不存在差异。(3)情绪词的词性方面,幼儿期儿童倾向使用动词情绪词描述情绪,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小学组儿童使用的词性更为丰富。(4)情绪词的指向性方面,儿童2岁左右开始使用情绪词描述自己的情绪,3岁时才能主动描述他人情绪。(5)儿童使用情绪词标签愉快、恐惧、愤怒情绪的成绩要好于惊奇、厌恶情绪。(6)小学组儿童提名情绪词的频数与教材中出现的情绪词频数显著相关。本研究还存在不足,如儿童提名情绪词种类、标签他人情绪的能力均在6—7岁之间出现回落现象,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更全面的解释。但从总体上来说,建立了标准的儿童发展性词库,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儿童情绪词的使用特点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