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报道记者的心理创伤及其压力研究——以我国四地媒体工作者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亚洲突发性事件频发不断,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2011年11月15日中国上海胶州路一幢教师公寓发生特大火灾、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当突发性灾难发生时,信息传播遭到阻隔,外界无法与灾区获得及时通讯,以记者为首的媒体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新闻报道工作。他们不怕疲劳、不顾安危,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与救援人员并肩作战,发回了一篇篇文字激扬的深情报道,呼唤社会各界一起献出爱心和力量。但是,艰难的工作环境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这些在灾难现场的记者在不断接近真相的同时,生理和心理上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痛苦,有的甚至发展成一些精神疾病。社会和公众舆论在过去一直将较大的注意力聚焦在灾区受灾者与救援人员身上,却忽视了同样在灾区第一现场工作的媒体工作者。作为同样在灾区现场辛勤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健康与压力问题不容小觑,值得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全国四个城市的媒体工作者在突发性灾难新闻报道工作中的经历、困难与完成报道后的心理创伤与压力症状,并试图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比较其他国家关于该问题的成功经验,寻求预防与缓解媒体工作者心理创伤与压力的方法。  本次研究首先对参与过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媒体工作者进行定性访谈和定量问卷调查,试图对他们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的经历、困难与压力有一个详实的了解。其次,通过深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并结合心理学压力评估量表深入分析这些媒体工作者在突发性灾难新闻报道中产生的心理创伤与压力症状。最后,通过比较借鉴海外其他国家关于该问题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形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创业板设立时间短,制度规则还不完善,市场当前暴露出的一些缺陷和问题正源于此。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至今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客观地讲,应当对创业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