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Lung cancer)是胸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以上,其特点是侵袭性强,死亡率很高,多数患者在病理确诊时就已经发生了远处的转移,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转移和复发是制约NSCLC患者生存率的“瓶颈”。肿瘤细胞穿过基地膜(basement memberance BM)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构成的抵御肿瘤转移的天然屏障,是实现侵袭和转移的第一步,因此,如何保卫这种屏障不被肿瘤细胞“突破”,是减少肺癌侵袭和转移事件发生关键,组成该屏障主要构成中的硫酸肝素糖蛋白(HSPG)是由一个蛋白核心和数个线性结构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通过非共价键相连而成,它是细胞外微环境的主要构成者,也是乙酰肝素酶的天然底物。而乙酰肝素酶(HPA)可以特异性的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上的硫酸乙酰肝素侧链,破坏ECM和BM的完整性,从而利于肿瘤细胞的转移。组蛋白去已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6HDAC6)是近年来在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较热门的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及热休克蛋白90(heat-shock protein90HSP90)相关蛋白,HDAC6通过微管去乙酰化和HSP90的去乙酰化调控基因转录,破坏体内乙酰化“内环境”的稳态,打破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动态平衡”,增加了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能力从而参与肿瘤的转移以及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本试验旨在研究HPA和HDAC6在NSCLC中的表达,并以正常肺组织对比,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在NSCLC中发生、发展的关系,为NSCLC发生、侵袭机制提供新的证据,为NSCLC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收集我院胸一科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NSCLC组织标本56例,病例入选标准:1、均为第一次手术,2、术前均未经过化疗或放疗,3、术后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资料;22例正常肺组织来自手术切除的肺良性病变(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其中肺大疱10例,错构瘤5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脓肿2例,炎性假瘤2例、真菌病1例,男14例,女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中的HPA、HDAC6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forwindows13.0,通过卡方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两者与NSCLC的关系。结果:1.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NSCLC组织标本中和22例正常肺组织中的HPA的表达情况,NSCLC组阳性率为55.4%(31/56),正常肺组织组为13.6%(3/22),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1.181,P=0.001>0.05),NSCLC组织中HP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2.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非NSCLC组织标本中和22例正常肺组织中的HDAC6的表达情况,NSCLC组阳性率为64.3%(36/56),正常肺组织组为18.2%(4/22),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13.438,P=0.000<0.05)。在NSCLC组织中HDAC6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3.HDAC6阳性表达组织中HPA的阳性表达率为69.4%(25/36),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85,P=0.003<0.05)。结论:HPA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HPA的表达随TNM分期是递增的,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的HPA的表达要比无淋巴结转移组要高,据此推测HPA可能在NSCLC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HDAC6在NSCL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TNM分期有相关,HDAC6的表达随TNM分期是递增的,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HDAC6的表达要比无淋巴结专移组要高,据此推测HDAC6可能在NSCLC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HPA、HDAC6在NSCLC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据此推测这两种指标可能协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HPA、HDAC6表达上调可能是肺癌发展、侵袭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成为评估肺癌侵袭和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