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Ta板微观组织均匀性及轧制工艺参数对其影响机制的多尺度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钽(Ta)是工业上的重要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熔点与密度,优异的延展能力及极高的抗腐蚀能力,在电子、化工、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然而,Ta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织构梯度、织构带及尺寸粗大不均一等不理想的组织及织构特征。上述不理想的组织及织构特征本质上与Ta的变形和再结晶行为具有强烈的取向相关性密切相关,而目前对于Ta中取向相关的变形和再结晶行为的认识还不够系统深入。基于此,本课题围绕这一科学问题开展较为系统的工作。本论文以四种不同的轧制工艺手段即传统单向轧制、135o交叉轧制、135o温交轧和异步交叉轧制生产加工的Ta板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应变路径、应变量、道次数目、轧制温度和剪切应变等对Ta板取向相关的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均匀性的影响,并对相关的变形机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相比于单向轧制,135o交叉轧制Ta板表面和中心层形成了更加完整的γ和θ纤维织构,且最大织构强度差异较小。单轧Ta板{111}变形晶粒内主滑移系被激活的概率更高,特别在样品中心层,使其内部形成了较多微剪切带(MSBs)和微带(MBs)等亚结构;而{100}变形晶粒内多系滑移较易被开启,仅出现少许位错胞。相较于单轧Ta板,交轧Ta板在不同厚度区域处{111}和{100}变形晶粒微观组织分裂均较为均匀,储存能差异较小,这一特征使再结晶退火后交轧Ta板沿厚度方向形成更加均匀细小以及晶体取向更为随机的再结晶组织。(2)交叉轧制中应变量的增加可以弱化取向相关的微观组织不均匀性。晶粒平均取向差(GAM)和几何必须位错密度(GNDs)的相关计算表明70%交轧样品{111}和{100}变形晶粒内分裂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而87%交轧样品中{111}和{100}变形晶粒内部分裂更为均匀。Schmid因子及Taylor模型分析表明70%交轧样品{111}变形晶粒内特定区域开动的滑移系较少,导致位错塞积和较高的局部剪切应变,从而形成MBs和MSBs。由于70%交轧样品中{111}变形晶粒内较多的择优形核位和更高的储存能,退火时该样品比87%交轧样品更快发生再结晶。(3)交叉轧制中道次数目的增加使得Ta板沿厚度方向形成更加均匀的织构和储存能分布。平均晶粒取向分散度(GOSaverage)数据表明16道次交轧样品沿厚度方向不同取向晶粒变形较为均匀且基体内的微观组织分裂程度较低。相对Schmid因子(?)分析表明16道次交轧样品{111}变形晶粒内多个滑移系被激活,多系滑移的开动容易导致位错发生重排和湮灭,使其内部形成位错胞块(CBs)结构,有利于弱化Ta板取向相关的变形行为。由于更为均匀的变形微观组织分裂且较低的储存能梯度,后续退火时16道次交轧样品中沿厚度方向形成取向较为随机和尺寸均匀细小的再结晶晶粒。(4)温交轧中轧制温度的增加减小了Ta变形时位错运动所需克服的Peierls应力,提高了位错的运动速率,同时应变路径的改变引入了逆应变,从而提高了位错在滑移过程中与其它位错发生交互作用(如位错重排和湮灭)的几率。因此,温交轧Ta板表现出相对较低的小角晶界(1.5-5.5o)比例。135o温交轧促进样品发生动态回复(DRV),使得温交轧样品变形基体内形成大量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亚晶,导致晶界能的增加。完全再结晶退火后温交轧样品平均晶粒尺寸较为细小,不同取向晶粒的平均尺寸差异也较小,且晶粒取向较为随机。(5)异步交叉轧制(ACR)可以有效弱化Ta板沿厚度方向的织构梯度。同时,ACR所引入的较强剪应变显著增强了{100}变形晶粒的微观组织分裂,进而弱化取向相关的储存能差异。局部取向差(KAM)及其标准差和显微硬度表明ACR中应变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样品沿厚度方向微观组织分裂的均匀性。Taylor模型分析和等高应变分布表明ACR中应变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变形晶粒特别是{100}晶粒的分裂能力,进而获得相对较高的平均剪切应变。此外,应变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局部区域的应变集中,进而提高区域相关的微观组织均匀性。80%变形量ACR样品具有较为随机的形变织构且变形基体内表现出较为均匀的微观组织分裂,该样品退火后可以获得均匀细小且取向随机的再结晶晶粒。
其他文献
视觉伺服技术是机械臂的一种反馈控制方法,通过引入视觉反馈信息从而提升机械臂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因此,视觉伺服技术也被认为是实现机械臂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机械臂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增多,对视觉伺服系统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单目固定像机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复杂工业环境中视觉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和视觉伺服技术中空间约束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在无标定条件下对机械臂进行高效、精准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煤炭产量逐年升高,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是国民经济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煤炭资源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采煤塌陷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煤炭开采历史最长且地貌多为河流冲积平原,丰富的地表水系及较高的地下潜水位,使塌陷区地表积水,土壤逐渐潜育化,形成湿地。因此,为恢复采煤塌陷区域的生态环境及实现区域可持续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WTO改革的谈判一直停滞不前。人们开始把目光聚集到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谈判中,区域贸易协定(FTA)迅速增多,FTA成为了诸多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手段。截止到2020年6月份,亚洲区域内生效的FTA多达51个,而亚洲经济体与区域外经济体达成的生效的FTA也多达104个,全球范围内涉及亚洲经济体的FTA数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一个经济体,自从200
金融市场是否会影响企业行为和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初级金融市场的摩擦最终会减少实体经济活动,这已成为共识。然而,金融交易市场是否会影响企业决策,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传统的经济模型认为,二级市场的证券价格是“被动”的,只是对未来现金流的反映,而不能反过来影响现金流。但这与现实世界中金融市场受到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的资源投入相矛盾。近三十年来,学术界聚焦于讨论二级金融市场直接影响实体经
侦查启发法研究的是侦查人员在模糊状况下的认知原理和思维规律。对侦查人员个人而言,在参与侦办某个案件时往往会对案件的某些方面或某个细节产生困惑和疑虑;对某个侦查探组而言,在专项侦办某个疑难案件时很可能会因线索缺失或难以查证而陷入僵局态势;对某个侦查部门而言,消解那些多年久侦未结的旧案和积案是摆在其面前的攻坚任务。这些困难现象并不是侦查工作止步不前的理由和借口,而是侦查人员寻求有效破解之法的激励和动力
太阳翼系统是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主要供能装置,其振动问题在航天领域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太阳翼对日定向驱动诱发的微振动已成为制约高精度航天器的姿态稳定和指向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驱动诱发太阳翼微振动的传统控制方法一般从驱动稳定性角度出发,通过对驱动机构施加振动控制算法进行振动抑制,这类研究往往缺乏振动对航天器干扰的显式评估,且复杂的振动控制算法增加了对日定向驱动控制的干涉,增大了太阳翼对日定向工作的
基于若干重要的理由,从税基划分合理化—本文称之为“税基合理归属”—视角研究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既重要又紧迫。从实践层面来说,税基不合理归属直接影响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进而间接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于我国现行分税制关注的是如何在央地、地区间进行分钱(税收收入分成、转移支付),而不关注产生税收收入的上游-税基(税基是否合理地归属到它该在的辖区,回归合适的征税地),在第一步税基归属到错误辖区的基础上谈如何
微震监测是水力压裂范围探测的重要手段。利用微震监测可动态地观测井下煤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状态,评价水力压裂增透效果,对井下煤层水力压裂精准实施和瓦斯高效抽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微震监测处于应用探索阶段,基本沿用冲击地压微震技术,对煤层水力压裂微震响应机制的认识还未成熟,煤层水力压裂微震有效监测距离不明确,井下受限空间给微震震源定位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使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
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是一种将光栅集成于扫描微镜之上同时具有分光和扫描功能的新一代微型光学分光器件,具有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等显著特点,是光谱分析检测装备的公共核心部件。论文面向新一代低成本高性能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对核心分光元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高性能、低成本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迫切的应用需求。论文针对当前微型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存在的衍射效率低、镜面尺寸小、
经济波动研究历来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和热门话题,特别是经济短期波动的预测,更是研究的难点。中国经济波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进行分析和探索。学者们根据经济系统运行的惯性利用历史统计调查数据的变化特征及规律,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经济波动的监测和预测。虽然宏观经济统计调查数据的质量逐步提高,但仍存在问卷调查主观性较强,调查的成本高,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