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f1与MAFbx基因敲除猪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his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动物,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肌肉环指蛋白1(Muscle RING-Finger protein 1,MuRF1)和肌肉萎缩 F-box 蛋白(Muscle Atrophy F-box protein,MAFbx)是横纹肌特异表达的E3泛素连接酶,在肌纤维的蛋白质代谢中,对许多因子和结构蛋白的降解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有研究认为Murf1是人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候选致病基因,Murf1Q247*突变型在丧失E3泛素连接酶功能的情况下,造成下游肌节蛋白(Sacromere protein)的积累过剩、心肌细胞肥大且排列紊乱。HCM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0.2%,患者年死亡率约为1%,典型症状为左心室肥厚,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晕厥及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其中,SCD是HCM最严重的表型,但往往是某些患者的首次症状表现。目前研究认为,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肌节蛋白突变引起,但肌节蛋白异常导致HCM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另一方面,MuRF1和MAFbx是造成肌肉萎缩的关键因子,Murf1和MAFbx敲除鼠在肌肉萎缩模型中能抵抗肌肉的流失,在非刺激状况下,Murf1敲除鼠的腿三头肌重比野生型高。由此可见,MuRF1和MAFbx对动物肌肉量的调控作用在提高农业动物经济性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对于MuRF1在杜洛克猪中的功能研究,我们首先发现Murf1基因仅在横纹肌中特异表达。随后,我们利用CRISPR/Cas9n系统对Murf1第一外显子区域进行编辑,造成83 bp插入纯合突变,并构建了携带此突变的Murf1敲除型杜洛克猪。对该模型的脱靶位点进行检测,脱靶效应处于可接受范围。敲除猪心脏组织中的Murf1基因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在F0代中,有2个缺失型个体在出生后22和23天时相继猝死。解剖后发现该2个个体均有左心室肥厚表型,与HCM症状吻合。但其他存活缺失型个体在11.5月龄的解剖实验中并未发现心室肥厚表型。缺失型心脏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MuRF1相关泛素连接酶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肌节蛋白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调。通过对敲除猪静脉血中的心肌酶进行检测,我们发现从5月龄到10月龄,心肌酶谱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表明Murf1基因敲除猪在早期可能出现了心脏功能的异常。对Murf1基因敲除猪生产性状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Murf1敲除型与野生型相比,虽然肌肉量无明显差异,但肌纤维横截面积比野生型显著增大,并且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Akt-mTOR通路激活程度也显著高于野生型。在肉质性状上,Murf1基因敲除猪数值基本处于正常范围,肉色1值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pH显著变高(P<0.01),滴水损失减小但并不显著,表明MuRF1缺失后猪肉色更深、肉质更为坚硬。在MAFbx基因功能研究中,本研究同样先检测了 MAFbx基因在杜洛克猪各组织的表达,发现在检测的所有组织中都有MAFbx的表达。然后利用CRISPR/Cas9n系统对MAFbx第2外显子进行编辑获得MAFbx突变型细胞克隆并成功构建MAFbx基因敲除型猪。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猪Murf1和MAFbx基因敲除模型。其中Murf1敲除猪出现与人类HCM相似的心肌肥厚表型,且骨骼肌纤维增粗。该模型为深入发掘HCM的发病机制和骨骼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模型,并为HCM的临床诊疗和药物筛选提供有效工具。
其他文献
芸薹黄化病毒(Brassica yellows virus,BrYV)是本实验室在十字花科植物上分离得到的一种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rus)病毒。BrYV具有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的一般特征,是一种由蚜虫传播并具有韧皮部局限性的球形正单链RNA(+ssRNA)病毒。经全序列测定,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
本论文基于天然产物分子的优异生物活性、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及种类和结构的多样性等特点,以其中的糖类和萜类(齐墩果酸)为研究对象,开展新农药创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然活性寡糖的全合成研究、氨基葡萄糖-6磷酸合成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具有农药活性的固氮螺旋菌寡糖分子的全合成研究以廉价的L-鼠李糖、D-葡萄糖为起始原料,采用保护、脱保护的策略首次完成了巴西固氮螺旋菌Azospirillun
植物类病斑(Lesion Mimic,LM)与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产生的坏死斑相似,且多数类病斑突变体都增强了对病原菌的抗性。分离并鉴定控制类病斑表型的向新基因可能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候选基因资源,也有助于解析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新机制。作者在T-DNA转化粳稻品种爱知旭的后代中获得了一个类病斑插入突
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是畜禽经济性状遗传改良和机理解析的重要方法。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成为高通量SNP分型的有力工具,越来越多的GS和GWAS研究采用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是简化基
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近年来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为了深入研究该疾病的发生机制、筛选可应用的药物靶点及研发高效的诊疗方案,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动物制备了多种肥胖疾病模型,例如:ob/ob小鼠肥胖模型。ob基因编码产物——瘦素蛋白(Leptin)在肥胖发生及相关并发症的致病机理中,通过调节JAK-STAT等信号通路,在摄食及能量代谢中起非常重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研究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重要模式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Mps1位于稻瘟病菌MoMck1-MoMkk1-Mps1 MAPK信号通路的最下游,是稻瘟病菌附着胞侵入和扩展所必需的,通过磷酸化作用来调控稻瘟病菌的致病性。Mps1通过与其上游的激酶激酶MoMKK1和磷酸酶Pmp1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其磷酸化水平。目前,Mps1及其在其他
陈旧的传统畜禽养殖模式常常造成水体、土壤、空气的污染,微生物发酵床技术能有效降低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是从源头减轻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发酵床技术在北京鸭的养殖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筛选、组配功能微生物探索适用于北京鸭养殖的发酵床技术,并模拟发酵床系统中粪便的消解过程,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揭示发酵床的微生态机制,为北京鸭的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研究筛选获得3株
月季是世界第一大切花,占世界切花贸易总额的33%,经济价值极高。月季花瓣过早脱落会缩短观赏期,严重影响花朵的观赏品质。因此,延缓花瓣脱落的保鲜技术研发和不易脱落的品种培育一直是全世界月季花卉工作者长期努力的目标。已经明确,花瓣脱落受到乙烯等激素的调节,但是激素对花瓣脱落的分子生理机制远未解明。本研究以易脱落的品种‘Golden Shower’、不易脱落的品种‘Gold Medal’和‘Samant
胚胎植入过程涉及胚胎与子宫之间复杂的信息交流,该过程是决定胚胎能否进一步发育的关键门槛。胚胎获得植入能力以及子宫转变为接受态进程的同步化是成功植入的关键环节,将直接影响妊娠结果。子宫接受态的建立主要是在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及其核受体的主导下,通过调控其下游的靶基因,各种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共同介导子宫基质和上皮细胞进行有序的增殖与分化,建立子宫对胚胎能够容受接纳的过程。孕酮(P4)对胚胎的植入和妊娠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到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金黄色葡萄球(金葡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针对其感染,抗生素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PR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严重威胁到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AMO)的药效。我国具有丰富的中药资源,本研究拟从中药中筛选可增强PRSA和M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