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以来,人寿保险业的保费规模、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各项指标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大拉近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但是仍有不小的差距。同时,由于历史文化条件不同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寿险指标高低悬殊。这种寿险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寿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阻碍我国寿险业的高速增长。近年来该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人寿保险需求的相关文献。关于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且对于部分影响因素形成了一致的结论。但是这些文献大都侧重于国际比较,针对地区层面的比较在国内外并不是很多,随着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及社会影响力的加大,对于保险业地区不平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我国地区寿险需求的差异原因分析在指标的选取以及区域的划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对我国各地区重新进行划分并探讨寿险需求地区差异,进而提高我国保险市场尤其是寿险需求是非常有意义的。然后,本文系统地回顾了Lewis模型的作用机制,分析了三大方面、12个因素对人寿保险需求的影响情况。同时,根据我国人寿保险市场的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各项人寿保险指标的差异现状。最后,利用我国2003-200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的数据,分别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个因素在我国各区域的影响情况,探讨我国人寿保险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同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寿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加大广大的中部、西部的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高人们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居民素质;这对寿险消费是一个有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