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模型预测的湖南省洪涝灾害的研究与改进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洪涝的发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社会、经济、生态等。因而对洪涝灾害何时发生、发生强度等的展望颇有必要。灰色理论从1982年提出至今,在海内外范围都受到广泛关注,推进灰色理论的成长。已有大量的研究学者将灰色模型与其它预测理论结合,本文中将马尔科夫链和新陈代谢模型结合,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合后的模型显示了相对于单一模型来说提高了预测的准确度。第一章探讨了洪涝的发展历程、研究洪涝灾害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的研究近况以及本文将要采用的方式方法,并给出了全文的总体结构。第二章简要说明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介绍了预测的基础知识,阐述了不同类别的预测方法的定义、优缺点和应用领域,提到了本文所应用的主要预测方法。第三章首先介绍了灰色理论建模的具体步骤和检验方法,然后处理搜集到的湖南省1985年到2015年的各项数据,剖析这31年来湖南省洪涝灾害的特征以及今后变化趋势。最后进行实例预测,确立了GM(1,1)灰色模型,并测试了所建GM(1,1)的准确度。接下来用残差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模型进行改良,讨论了相较于原始理论,改良后预测的结论和其准确度。第四章首先对新陈代谢理论做出简略地描述,其次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应用新陈代谢理论与灰色模型结合进而创建模型。对比其预测的成果,得出了预测模型的最好的维度,同时得出了第一次新陈代谢模型和第二次新陈代谢模型。同样地对其实施偏差检验和模型的改进,明确最终模型。最后,本文将与第三章的模型结论相比较,判别模型的差对其预期准确度的影响,具体明确最优模型。
其他文献
通过对N-氧化吡啶-2-甲醛类Schiff碱配合物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发表年代、期刊和作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N-氧化吡啶-2-甲醛类Schiff碱配合物研究进展、现状和发展趋势